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启动,一般是国家的内部因素和外部世界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会起作用。诚如章开沅、罗福惠等专家指出的:“挑战来自外部,如何回应挑战则多取决于内部。而各种回应方式的效果如何, 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消极的回应会越来越受制于外部因素,积极的回应却能较多地抵制或克服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他们认为,讨论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状况,必须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着手。他们不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迟滞或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部”的观点,而同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有效动力在于内部”。

——摘自吴松弟等《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

当代学者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有不同的阐释。概括当代学者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动因的观点并予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清晰)

2024-03-21更新 | 9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朝同治年间,湖南、湖北有近百部方志被编修,形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方志集中编撰高潮。在方志中添加了大量“忠义”“褒忠”等门类,以及不少殉难的官绅士子、团总乡勇及其事迹。上述现象旨在(     
A.提升基层民众的民族意识B.构建清王朝的正统地位
C.增强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D.强化边疆社会的向心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派京戏,又称南派京戏,是发端于清末民初上海的改良京剧。下表所示为近代海派京戏的部分知名剧目的简介。

海派京戏部分知名剧目简介

首映时间剧目简介
1901《党人碑》以北宋书生谢琼仙的故事来影射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害一事。作者化用谭嗣同的诗歌在剧中痛呼:“他自仰天而笑,我却长歌当哭”
1904《瓜种兰因》(又名《波兰亡国惨》)据波兰被瓜分的真实历史改编,影射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局面
1908《黑籍冤魂》(“黑籍”指鸦片)改编自同名小说,以一个家族五代人的视角展现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的情况。采用话剧加唱的演绎方式,并在演出当场出售戒烟药。演出团队遭到鸦片贩子来信恐吓,也收到法国驻上海领事赴法演出的邀约
1910《明末遗恨》取自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后到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期间的历史,剧中扮演崇祯帝的演员,后参加辛亥革命,人称“革命艺人”

——摘编自上海通志馆《戏剧人生——沪上百年戏苑逸闻》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艺术创新与社会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轮船招商局创办初期,出现船多货少、债务严重等困难,英国轮船公司又趁机削减运价。李鸿章采取了暂缓缴还官款利息、增拨运粮、准其承运官物、如有盈余全部留局作公股等措施,才使招商局的情况日渐好转。这反映出(       
A.军事工业得到政府扶持B.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
C.求富的目标基本实现D.洋务官员不善企业经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光绪年间,轮船招商局由于外商公司联合压价造成连年亏损,户部令沿海、沿江各省所运所解官物,一律交由招商局承运,并迫使外商轮船公司签订“齐价合同”,同时垫借200万两白银助招商局全款买下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这些举措(     
A.加强了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增强了民族航运业发展信心
C.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D.保证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以前,与中华民族竞争的都是文化和基本势力不及中国的外族。到了19世纪,我们遇到空前未有的变局……在道光年间我们受到重大的打击,才有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该方案(     
A.认识到制度变革的必要性B.根源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
C.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1887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漠河金矿成功筹办,并制定了相应的公司章程。如:在财政管理上,规定主厂者不可兼管钱财,每日所得金沙须由主管刊刻清册,分送各股东审阅核实;在分配制度上,实施“四六分金”,即企业得四成而矿丁得六成,若有盈余,则在厂之人“均沾酌赏”。由此可知,漠河金矿(     
A.经营理念具有一定近代化特征B.已摆脱封建化的商业管理模式
C.属于半殖民地性质的民族工业D.标志民用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