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8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洋务派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1862年8月24日清政府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遂于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活动了解西方世界,一定程度上启发民智。但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简要评述京师同文馆的设立。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洋务派认识到“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国无不洞悉;外国之情形,中国一概茫然。其中隔阂之由,总因彼有使来,我无使往”,因此他们“拟奏请派员前往各国”。出于兴办洋务与沟通列强的需要,清政府开始着手派驻使节。这一举措(       
A.实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昨日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检测(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洋务运动时期,福州船政局用工“薪水视官阶,告假者按日扣除,问有责任较重、厂务较繁、尤为出力者,另筹津贴以优异之,于量能授食之中,寓奖励人才之道”,少数技术高超的归国留学人员,月工资高达136两。这说明洋务企业(     
A.已具备资本主义企业性质B.摆脱了封建性质管理模式
C.有意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D.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上海轮船招商局采取了下图管理形式,这反映该企业(     

A.兼具近代性与传统性B.受外来资本控制
C.避免了官商利益冲突D.有较强的独立性
昨日更新 | 20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64年,普鲁士公使李福斯在大沽口发现三艘丹麦商船,由于当时普鲁士与丹麦正在欧洲交战,李福斯立即下令扣押这三艘商船当作战利品。恭亲王奕讥依仗《万国法原理》抗议,最终李福斯被迫释放了三艘商船。这反映出(       
A.清政府已具有近代外交理念B.清朝重视维护海洋权益
C.西方列强严重侵害中国主权D.中西之间商业往来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末,福州船政局建成大船坞,承接中外船舶的修理和订造军用、民用船舶;江南制造总局也采取局坞分家的措施,从专门建造海军舰船转向修造中外兵商轮船。这种改变(     
A.提高了洋务企业的活力和经济效益B.标志着实业救国运动兴起
C.打破了外国公司垄断中国航运局面D.导致清政府财政危机加深
昨日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利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在15世纪晚期一心一意想找到去东方的新航路,并为此制定了一个海上探险计划。他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目的地是东方的中国、日本及印度。哥伦布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他所依据的估计有二:第一是马可·波罗对于亚洲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及对于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距离的估计(他估计为1500英里),而这两个估计都是错误的,因为估计得过多;第二是托勒密对于地球周围长度的估计,而这个估计又过小。他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西欧经过大西洋到日本去的距离不足3000英里,向西航行是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

这里出现一个既饶有趣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这一观点。(要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自强运动。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从当时世界发展来看,这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以下属于当时“有利时机”的是(     
A.以电力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动力革命B.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的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D.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民族主义是王夫之思想体系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忠于割据之主是一人之义;忠于天下之主是一时之义;维护民族利益则是古今通义。若一时之义与古今通义相冲突,应抛弃君臣名分,维护本民族利益。

——摘编自陈仁鹏《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蚕食传统文化的阵地。这种文化侵略行为,使向来有着文化优越感的封建士大夫们尤为反感。曾国藩的《讨粤匪檄》正迎合了士大夫们的心声,他用维护“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的文化民族主义来口诛笔伐,以图匡正秩序尊卑。

——摘编自文瑶、潘新辉《王夫之民族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需要一种包含着巨大内在张力的普世民族主义,它必须既是民族的,以便实现国家的动员与组织,应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又应该是超越民族的、打开世界视野,从世界历史意义来理解中国……于是共产主义成为中国达致普世民族主义的必要精神介质,进一步,抗日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各种努力与民族救亡嵌合在一起。

——摘编自施展《枢纽》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汉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普世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鸿章与近代中国李鸿章(18231901),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

通过对与其相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李鸿章。下表是近现代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中国轮船招商局》(《申报》第218721129日)
史料3《李文忠公朋僚函稿》同治元年(1861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史料4《李文忠公全集》吴汝纶,金陵书局1908
史料5《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1)阅读材料,将上表中的文献史料分类,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李鸿章在近代中国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