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清廷认为出洋的国人为“天朝弃民”,没有资格享受政府的保护。1877年,清政府经过艰苦谈判,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明文规定出国华人享有与其他大国同等待遇。这表明(     
A.清朝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B.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C.中国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D.清朝外交有近代化趋势
2023-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的外债可追溯到广东十三行对外商的“行欠”。从1853年起,清政府的外债逐渐发展起来。清政府以“借师助剿”的名义多次向洋商借款,这些借款单笔一般不超过50万两,通常以一年为期,随借随还。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开展了洋务运动,清政府筹划“海防”“塞防”,卷入中法战争等,这些都耗资巨大,清政府只得举借外债。这一阶段比较大额的借款有“西征借款”(1595万两)、两次“轮船招商局借款”(共200万两左右)、四次“广东海防借款”(共500多万两)、“滇桂借款”(100万两)、“福建海防借款”(400万两)、“津沽铁路借款”和“津通铁路借款”两笔外债(共约80万两)以及“三海工程借款”和“内务府借款”(共约170万两)。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先后发起了“上海洋商借款”、“汇丰银款”和“汇丰镑款”三次借款活动。战后又追加了“瑞记借款”和“克萨镑款”两笔军事外债。五次借款总额为41545998.68两,加上利息接近1亿两。为支付《马关条约》要求的赔款和“赎过费”,清政府又发起了“俄法洋款”“英德洋款”“续借英德洋款”三次大借款。据统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对日赔款、对外借款本息,再加上作战费用和发行的国内公债,总额近6亿两白银,清政府的财政平衡遭到根本性的破坏,不得不依赖外债度日。外债不但需要支付高额利息,还附带苛刻的政治条件,如以关税、厘金做担保,将海关行政管理权委托给洋人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贺雨《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外债与财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晚清外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债“发展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的借款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2022-12-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悉尼先驱晨报》认为日本出兵是致力于朝鲜的国家独立,摆脱其作为附属国被清朝压迫的状态。战争爆发后,该报称:“日本不仅挑起了战争,而且现在所显露出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半岛的平定或是从外国压迫势力下解放朝鲜。”这表明,该报刊(     
A.以维护朝鲜利益为根本出发点B.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的纵容
C.逐渐认识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D.意在提醒清王朝警惕周边形势变化
4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市场出口的土产、进口的洋货主要经由厦门中转:甲午之后,台湾与大陆的直达航线大大减少,很多贸易往来都得经过日本转口,如台湾所需的中药材一般改走上海或香港—日本长崎—台湾航线。这一变化(     
A.扩大了台湾的海外贸易
B.阻断了台湾与大陆联系
C.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D.是日本殖民政策的结果
2023-11-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11月选择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前,外国资本在中国创办工厂80余家,资本总额2800万两,主要集中在船舶修理及少量轻工业。战后1895年至1900年间,外资在华设厂总数933家,涉及各个主要经济部门,并在航运、纺织等行业占据垄断。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民族工业丧失发展机会B.列强逐渐控制中国市场
C.列强对华开始进行资本输出D.中国领土主权名存实亡
6 . 1894年,在丰岛附近,日舰“浪速号”在中日两国尚未宣战的情况下击沉满载清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并向落水清兵射击。事后,日本公布一份以“浪速号”军官和被救英国船长等人的证词为依据的调查报告,说服英国其行为符合国际法准则。这反映出(     
A.日本歪曲甲午战争爆发的真相B.英国调整远东政策方向
C.国际法有利于解决中日的争端D.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7 . 纵观历史,边疆地区的稳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统一与安定。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在边疆治理上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羁縻府州辖有的边疆民族百姓不向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侵略者的到来,“守在四夷”的传统边防观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形成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塞防派”。海防派认为列强沿海岸线直逼天津和北京,海防压力远大于塞防,应放弃新疆而将军费集中用于海防。塞防派认为新疆乃西北门户,不能放弃。这场争论前后长达十多年之久,最终清政府权衡利弊后做出了“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策略。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羁縻府州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和唐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的不同,并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背景,并列举清政府践行“海塞并重”理念的具体措施。
8 . 19世纪60年代后,烟台的外贸经济迅速繁荣,一时成为“北方的贸易中心”。20世纪初,由烟台进出口货物多改为从威海出入,威海“一时商业骤盛,市面顿呈生气”;与此同时,青岛也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烟台的贸易中心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B.列强侵华格局的演变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关税主权的部分恢复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前人有过的曲折也是后继者的财富。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甲午战争,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戊戌维新运动推动的变法注定要失败,但决不能国而抹杀它促进新思想传播的作用;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运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落后的方面,就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材料二   第十四章人心向背的较量

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解放战争中,军事局势迅猛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人心的变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坚决地、脚踏实地地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有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民主同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动向,反映出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们在政治态度上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概括材料一呈现的历史观念,并予以说明。要求:从你给出的观念中,任选一个并结合材料中的一个事例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一致。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朝建立后,在国家的东北边疆和西北边疆采取与行省一督抚制截然不同的军府制加以管辖。晚清时期,政府于1884年改伊犁将军府辖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又于1907年撤黑龙江、吉林、奉天将军,设立黑龙江、吉林、奉天三省。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晚清政府
A.逐渐沦为“洋人的朝廷”B.中央集权体制走向崩溃
C.加强对边疆危机的应对D.开始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2022-06-08更新 | 1049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