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国门洞开,从此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西北方向,英俄插手甚至侵入新疆、西藏;东南方向,美国、日本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全方位的边疆危机,面临被瓜分的威胁。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边疆碰到的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中国所遭遇的列强侵略的灾难性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0年间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
2023-12-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889年,江苏布政使黄彭年在《复陈议办铁路折》中指出应先修筑东、西两条国防铁路干线:东线自天津出山海关至黑龙江,复修支线至吉林宁古塔;西线自陕西、甘肃至伊犁,复修支线至南疆喀什。1907年,邮传部奏《筹画全国铁路轨线折》更是明确了这一原则:“就今筹之,当首定京城为轨枢,而区分海内诸轨为东西南北四大干。四干既定,循而求枝”。这些规划(     
A.体现了守边固疆的经略原则B.有效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入侵
C.使得边疆地区得到充分开发D.表明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兴建铁路,增辟内河航线,直接沟通内地和通商口岸的联系,促进了贸易地区的扩大。进口的工业消费品应有尽有,出口的农矿副产品包罗一切,甚至清政府禁止出口的粮食及豆类也被大批掠夺出口。……进口方面,消费资料占70%至80%以上,出口方面,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占80%。据1910年统计,进口商品中,消费资料占82.4%,其中直接消费品又占65.4%,而生产资科只占17.6%,机制品仅为6.8%。在6.8%的机器制品中,大部分还是外资工厂的产品。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1956年,生产资料进口由1950年的4.86亿美元上升到14.32亿美元,占比相应从83.4%提高到91.6%,其中机械设备进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99.5%上升到53.6%,生产原料进口占比由1950年的60.9%下降到38.0%。生活资料进口由1950年的0.97亿美元增加到1.31亿美元,但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6.6%下降到8.4%。

——摘编自李钢主编《中国对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023-11-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面对高山族抵抗和清军增援,日本寻求外交解决,最终清政府与日签订了《北京专约》,对日赔款50万两白银。这一事件(     
A.强化了中日间的宗藩关系B.使中国丧失了对台湾的主权
C.加剧了中国边疆地区危机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2023-11-0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巡抚,东北三省正式建立。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边疆地区的行政地位B.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抵御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
7 .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研读下列条款内容,按其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②“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③“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④“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
A.①④③②B.①③②④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
8 . “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     
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
2023-08-14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南通·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
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
10 . 下表反映了(       
时间经济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主张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实业是“富强之大本”,提出轻工业以棉为纲,重工业以铁为纲的“棉铁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提出振兴实业的“要道五条”
A.中国实业救国的思想B.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