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清朝统治者认为日本“专用西方制胜”,痛切感到“一代有一代之兵制,一时又有一时之兵制,未可泥古制以疗新病,居夏日御冬裘也”。这说明(     
A.清政府主张全面效法日本军事体制
B.晚清统治集团认识到兵制改革的必要性
C.学习西方科技已成为当时朝野共识
D.甲午中日战争制约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关条约》规定,如果中国在三年内付清赔款,不仅利息全免,日本还将从威海卫撤军。为此,清政府与英德两国签订借款合同。根据合同要求,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英)代征四省七处厘金抵偿部分债款。但这遭到所涉地方督抚不同程度的反对。据此推知(     
A.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B.地方分裂割据势力迅速增长
C.清政府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023-08-14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理)
4 . 严复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替矣。”这场战争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21-08-22更新 | 660次组卷 | 8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政府从1865年到1894年,共举外债6次约4000万两白银;从1895年到1899年共举外债7次约3700万两白银。清政府外债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费用及战后列强索赔
B.财政无法负担俸禄开支
C.进出口贸易存在巨大逆差
D.政府投入巨资兴办实业
6 . 在中国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涉及“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与该项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 1898年,清政府首次议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3年成立商部,设注册局,并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鼓励投资和规范运作的工商业律令。清政府采取上述举措带来的影响是
A.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发展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近代法律实现完善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2020-09-09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甲午战争期间,《纽约世界报》记者克里曼揭露日本旅顺大屠杀事实后,日本政府勾结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报社,大量发表有利于日本的文章,质疑克里曼的报道。清政府和媒体却在屠杀事件中集体保持沉默。这一差异本质上反映了
A.日美在侵华问题上相互勾结B.中日近代化程度差距巨大
C.清政府消极避战的军事策略D.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9 .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打舆论战,美化侵略,迎合西方价值观,欧美媒体几乎一边倒,支持日本,美国《纽约先驱报》甚至提出“日中战争是文明对专制之战,日本的作为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论点。材料反映了
A.日本明治维新后全盘西化B.美日国家利益趋向一致
C.国际舆论左右了战争进程D.美日借用“文明冲突论”掩盖侵略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