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894年,在丰岛附近,日舰“浪速号”在中日两国尚未宣战的情况下击沉满载清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并向落水清兵射击。事后,日本公布一份以“浪速号”军官和被救英国船长等人的证词为依据的调查报告,说服英国其行为符合国际法准则。这反映出(     
A.日本歪曲甲午战争爆发的真相B.英国调整远东政策方向
C.国际法有利于解决中日的争端D.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 . 下表为《申报》记载的1882年清廷内部的争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     
主张
张佩纶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可
李鸿章深入鏖战,恐无把握,兵轮船本少,又未经战阵,海上实未可与争锋
A.对法国作战还是求和B.进行海战还是陆战
C.学习技术与学习制度D.捍卫传统还是变革
2023-1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签订《中日修好条规》,日本继续承认琉球与清政府的关系但不允许清朝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认为“‘中国’系对本国边疆荒服而言”,清朝代表认为“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从无改写国号之例”,双方一度谈崩。最终,李鸿章表示妥协,在汉文文本中用“中国”,而日文文本中用“大清国”。据此可知(        
A.日本阴谋分裂中国B.东亚宗藩体系瓦解
C.清朝外交观近代化D.中日国力对比逆转
2023-12-04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日俄战争期间,无数的中国老百姓惨遭日俄军队的杀害,还有很多青壮年被迫参加战争,成为了炮灰。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在日俄战争中,中国平民死亡了2万多人,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但当时清朝政府居然以“日俄均为大清友邦”为由,宣布中立,这一举动可谓是匪夷所思。这反映了清政府(     
A.国力衰弱腐败无能B.固守天朝上国传统观念
C.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D.坚持“中外友好”外交思想
2023-12-0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后期。美国外交官田贝说:“在中国方面更没有梦想到战争,它用骄满的外壳封包着自己没有想到倭人胆敢来攻击它、它以四万万人口对抗四千万人口……他们全是东方国家,似乎没有战争的理由”。田贝的言论(     
A.印证了甲午战争中国准备不足B.折射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C.表明东亚宗藩体系的彻底瓦解D.见证了中日战争美国偏袒日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晚清以来,中国不断遭到外国入侵,相继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不断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下表所示史实与结论分析不匹配的一项是(     

史实结论
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B.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C.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A.AB.BC.CD.D
7 . 19世纪80年代,福州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大清气运未曾倾,闽省缘何出佞臣?船政有心私法国,制台素性爱夷人。贪心巡抚图自己,舍命将军感鬼神。可笑钦差无用辈,空悬圣诏误朝廷。”上述童谣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的不满B.民众对西方文明的抵制
C.清政府忧患意识的逐渐增强D.时人对边疆问题的关注
8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8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882年11月18日,日本官方控制的《自由新闻》报纸发表评论说,清朝为抗衡日俄,扩充海军,舰队规模已经超过日本一倍以上。后来,日本官方报纸《东京日日新闻》也声称北洋海军实力亚洲第一。日本的这些宣传(     
A.旨在夸赞洋务运动的成就B.有意为扩军备战制造舆论
C.引起清朝全国上下的警觉D.描述了甲午战争爆发原因
10 . 晚清咸同时期,西南边疆各民族开始举兵反抗清政府;但在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之时,边疆各民族还是会共同抵抗外国侵略,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抗法便是例证。这反映了(     
A.清末中国社会转型成功B.清政府边疆政策逐渐改变
C.晚清民族政策因循旧制D.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形成
2023-11-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