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坚持公平贸易B.维护中国核心利益C.丧失了竞争优势D.维护在华侵略权益
2 .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2019-06-14更新 | 76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4 . “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5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形态发生极大变化
B.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科学发展成为共识
6 .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下联是: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B.广大人民的麻木
C.外交官员的卖国D.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7 . 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
A.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B.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
D.清廷完全成为洋人朝廷
8 . 甲午战后,国际资本潮水般涌进中国,列强希望“整片开发”,减少成本,提升利润,与中国政府协商集中投资。为此列强
A.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B.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强迫中国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2018-06-03更新 | 529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897年9月9日,德园通知俄国,根据彼得戈夫会谈的精神,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为此,在德国刚刚占领胶州湾时,俄国外交大臣就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这反映出
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激烈
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C.清政府重视利用列强间的矛盾
D.列强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10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