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故大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从1895年到1899年,英国、俄国、比利时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材料表明了(     
A.列强已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益产生
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日益密切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 . 1897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11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       
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
3 . 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教训B.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C.中国边疆地区危机D.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4 . 1896年10月,上海某英文报纸在李鸿章访问欧洲期间,突然披露了一条重要的消息:李鸿章同俄国人签订了一个秘密条约(史称《中俄密约》,其中规定:“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外国媒体对这一条约的披露
A.阻碍了“三国干涉还辽”进程B.反映出部分外国人同情维新派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加深了慈禧对洋务派的疑惧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战争爆发后,英国人创办的《字林西报》评论道:“战争使中国精疲力竭,虽然全世界给予其监护和声援,但这些“滋补品'都无济于事;耻辱这一疾病已侵入她的四肢。……我们真诚地希望中国不要出现混乱的无政府状态。”这一舆论意在
A.保障英国利益B.声援支持中国C.揭露中国腐朽D.调解中日矛盾
6 . 1897年11月1日,山东曹州的村民杀死两名德国传教士。以此为契机,德军远东舰队强行整陆胶州湾。而在此前两个月德国就已通知俄国,德国舰只将考虑今冬在胶州湾过冬。在不久德国占领胶州博时,俄国外交大臣即刻上奏沙皇:“由于山东的已成,看来我们应不失时机,即由我国舰队占领大连湾。”德、俄如此对华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和德国争夺中国山东矛盾很激烈B.俄德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
C.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D.列强在侵占中国权益时相互勾结
7 . 下表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概况。表中现象(        )
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
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
俄国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
法国广东、广西和云南强租广州湾
英国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本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A.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B.使中国有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C.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引发D.使中国开始丧失领土主权
8 .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
A.坚持公平贸易B.维护中国核心利益C.丧失了竞争优势D.维护在华侵略权益
9 . 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
C.八国联军悍然侵华
D.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10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B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C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A.A
B.B
C.C
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