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2019-06-14更新 | 760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如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八国联军联合侵略中国
C.列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三国干涉还辽的负面影响
2019-05-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4 . 美国学者徐中约: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本质是
A.探寻政治变革
B.探寻求存之道
C.提倡民主科学
D.学习西方技术
5 .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社会形态发生极大变化
B.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科学发展成为共识
6 . 1907年,清政府决定将“龙兴之地”东三省对各国开放以“平均各国之势力”。结合下表可知,这一举措意在清政府在东北“新政”时期建立商埠
年代奉天吉林黑龙江
1907年大东沟、辽阳安东、凤凰城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瑷珲满洲里
1908年奉天、葫芦岛绥芬河
1909年百草沟、龙村
三姓、头道沟
1910年珲春、宁古塔海拉尔

A.维护人民利益
B.发展东北经济
C.主动对外开放
D.遏制日俄扩张
2019-04-1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阶段的政治形势,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A.由“闭关锁国”转向“五口通商”
B.由变法维新转向民主革命
C.由“华夷之辨”转向“师夷长技”
D.由国共内战转向合作抗日
8 . 自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近代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

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由下图推知
A.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B.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C.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D.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9 . 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说:“俄虎、英豹、德法貔、日豺,眈眈逐逐,露爪张牙,环伺于四千余年病狮之旁。割要地,租军港,以扼其咽喉;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材料描述了列强
①疯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②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④在中国开矿筑路攫取利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 . 某次战争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后
A.中国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B.列强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中国遭到列强彻底瓜分
D.清廷完全成为洋人朝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