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 . 1896年6月12日,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向光绪皇帝上书《请推广学校折》。他认为“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与西人交涉,而不能尽知其情伪,此见弱之道也。欲求知彼,首在译书。”李端棻的言论从侧面反映了(     
A.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B.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
C.中西文化冲突的加剧D.西学东渐进入新阶段
2023-09-28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现代意义的“民族”观念传入中国之后被广泛使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主张建立一个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主张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最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成为双方的共识。梁启超还创造了“中国民族”和“中华民族”两个词。这一过程(     
A.反映了对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B.实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结合
C.体现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中国化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2023-09-09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展示了中国近代前期的学校教育,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和思想的演变发展。
近代学校教学内容地位(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中信息。
(2)根据图表信息,给本表命名。
(3)谈谈你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认识。
2023-08-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反馈区第六单元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面为夏衍回忆录《懒寻旧梦录》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当时为杭州城郊)
A.农村政治感应渠道缺失B.晚清改革缺乏思想动员
C.戊戌变法群众基础薄弱D.清末新政成效更加显著
7 . 维新变法前,康有为从《公羊》“三世”学说出发,宣扬“据乱世”就是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是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是民主共和时代,人类社会必然沿着“据乱、升平、太平”三世的顺序向前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A.游说光绪帝进行变法B.批判旧思想、旧礼教
C.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D.反驳守旧势力的攻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强调:要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如果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B.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
C.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2023-05-06更新 | 241次组卷 | 30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9 .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这一观点认为(     
A.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质变B.中国近代文化吸收了工业文明成果
C.民族主义催生思想近代化D.民族反思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称为“神明圣王,改制教主”,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附会于孔子身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维新派借孔子思想维护专制皇权B.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源于古代中国
C.清王朝试图以托古改制挽救危亡D.康有为借孔子权威阐释变法理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