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戊戌变法是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全局性变革,它的每一措施不仅应有进步意义,还须为社会所承受。而在“百日维新”期间,不仅光绪帝颁布多达百余道的新政诏令,康有为也在“断发易服”“改元开化”,甚至在改国号为“中华”等事上着墨过多。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维新变法(     
A.未涉及政治变革层面B.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C.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D.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
2024-02-29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央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瞿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 100 多种,猛增至近500 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称,所载尧、舜、文王之诰命典章和盛德大业,皆孔子理想寄托,并非史实。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必由据乱世而入升平世,最终达于太平世。康有为意在(       
A.实业救国B.托古改制C.维护孔教D.宣传革命
2024-0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7年,梁启超在《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的《论女学》一章,畅说女子教育的重要性,文章极而言之,将“妇人不学”,认定为中国衰弱的根源,限“天下积弱之本”,援以为据的重要理论。作为近代女学探路者的中国女学堂,在时人眼中以及倡办者心中,仍是趋新多于守旧。因此章程之中设定的“堂中功课,中文西文各半”,已大大超出了传统妇人所学的范围,从而体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先进知识者的妇女教育思想,希望女子“知有万古,有五洲,与夫生人所以相处之道,万国所以强弱之理”,即具备作为现代人必须拥有的基本知识。

尽管其课堂之中保留了与古相传的“妇功”内容相似的缝纫、烹饪等科目,但是科学常识仍然居主导地位。于是,中国早期的女子学堂实际留存的形象,在儒学传统的包裹下,已尽可能地输入西方文化。这样对于女性认识世界来说,是一个极其有利的方式,也能推动女性与传统形象的告别。

——摘编自解玺璋《梁启超传》

(1)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教育救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必然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梁启超关于教育救国的思想主张,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3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98年,康有为将撰写的《法国革命记》进献光绪。他认为路易十六是个好皇帝,只是因不能顺乎民情进行改革维新,所以才被处死。康有为意在(     
A.将历史研究与救亡图存斗争相结合
B.强调帝国由盛转衰的血腥残酷现实
C.恐吓光绪尽快推进改革以实现自强
D.说明不肯实行变法维新的严重后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对于变法,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铁良、醇亲王载沣认为“满人历朝所得之权利皆将因此丧失”。而康有为也曾上书言:“就皇上理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勿去旧衙门,唯增新衙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     
A.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B.开启了政治博弈新局面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95年,康有为在上海组织强学会,推进变法运动时得到了张之洞的支持。然而次年,当张之洞得悉北京强学会遭封禁后,立即解散上海强学会,令“现时各人星散,此会不办”。张之洞前后态度的变化折射出(       
A.维新运动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B.戊戌变法触动了官僚的利益
C.追求“自强”的洋务运动失败D.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中学举办“历史漫画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光明》(见下图)以浪漫主义的笔法,描绘了“戊戌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场景。六君子所追求的“光明”是(     
A.中体西用理念的流行B.国强民富的崭新中国
C.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直接民主的代议制度
2024-01-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指出,先秦诸子深谙进化论。他无论翻译西学还是点评中学,都以先秦诸子为重心。在他那里,先秦诸子是翻译西学时按语中的主角,诸子学则是解读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文本。严复旨在(     
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倡导西学中源学说
C.寻求政治改良途径D.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2023-12-31更新 | 33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