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康有为指出:“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器,而在穷理劝学。”他认为,改良教育,一是要废除八股文,二是要管理学校。他在变法时上奏的《请开学校折》中,呼吁“今者,广开学校为最要矣”。康有为的这些主张(     
A.未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B.体现了全盘西化的倾向
C.利于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023-06-13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代中国寻找国家出路时,农民阶级创立绝对平均方案;地主阶级分别提出师夷长技方案、中体西用方案;资产阶级分别提出君主立宪方案、民主共和方案、民主科学方案;无产阶级提出社会主义方案等。这过程,反映了中国(     
A.汲取文明是与时代密切联系于一体B.始终找不到适合国情的出路
C.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共识D.近代人学习西方更趋向理性
2023-06-09更新 | 88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湖北各局、书院、学堂等纷纷购读《时务报》,使该报在湖北的发行量居全国之首。湖北成为戊戌维新运动的重要省份,是外省维新人士心目中的样板区。运动失败后,湖北民众继续探索救国之路,支持张之洞的新政改革。上述探索体现了(     
A.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B.维新派对清政府的支持
C.近代化实践不断深入D.维新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2023-05-27更新 | 51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强调:要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如果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B.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
C.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2023-05-06更新 | 241次组卷 | 30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5 . 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这一观点认为(     
A.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质变B.中国近代文化吸收了工业文明成果
C.民族主义催生思想近代化D.民族反思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称为“神明圣王,改制教主”,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附会于孔子身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维新派借孔子思想维护专制皇权B.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源于古代中国
C.清王朝试图以托古改制挽救危亡D.康有为借孔子权威阐释变法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甲午国殇,催化了维新思想的发酵和维新群体的聚合,并很快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维新运动。这场运动(     
A.开辟向西方学习之路B.挽救了民族危亡局面
C.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D.改变了君主专制政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维新变法时期,针对如何安置守旧大臣问题,梁启超主张要授予他们爵位,“京官自四品以上,外官自三品以上,皆列为贵族,他日得充上议员之任”。据此可知(       
A.梁启超主张选官要注重出身B.守旧大臣掌握变法主动权
C.梁启超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D.守旧大臣激烈的反对变法
2023-03-04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3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光绪二十四年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中宣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B.劝导人们放弃天朝观念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法阻力D.鼓励人们学习西方制度
2023-03-01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5晚清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说:“清初几位大师,实即残明遗老,黄梨洲、顾炎武、朱舜水、王船山之流,他们很多话,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这反映出,当时(     
A.反对君主政体成为共识B.变法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C.侧重动员民众参与变法D.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