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6 道试题
1 . 许多学者依据康有为《戊戌奏稿》中“开国会、立宪法”的相关资料,认为戊戌变法是中国的第一次宪政运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戊戌奏稿》经过了康有为的篡改,戊戌变法是一场维新改良运动而非君主立宪运动。这说明(     
A.研究历史文献不能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研究需要去伪存真
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D.考古发现才能佐证历史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维新派部分代表人物的主张。这些主张(     
人物主张
严复“国者,斯民之公产也”
谭嗣同“君”的产生应是由民“共举”,如有违民意,民可“共废之”
梁启超中国欲锻造人民爱国的“国魂”,必须首先要“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
A.将维新变法思想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为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C.有利于构建民众对现代国家的认同D.表明君主立宪时机成熟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李鸿章曾在慈禧太后面前自称为“康党”,要求列名和资助强学会,后为了保护李氏家族利益公开反对变法。张之洞先后向清廷举荐梁启超等数十名思想开明、通洋务、懂西学的新派人士,但后来为“恐忤廷逆”解散了上海强学会。这反映出(     
A.维新派主导的社会改革急于求成B.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协调
C.洋务派应对社会变局的矛盾心态D.拯救民族危亡已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曾说:“欧洲近世文明兴起,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康有为亦认为,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诸大王都远不能与路德比,甚至希腊七贤、哥白尼、哥伦布、达尔文等人也都不如路德的贡献大。两人的观点(     
A.促进了新教在中国广泛传播B.代表了相当部分士人看法
C.客观评价了路德的历史地位D.旨在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晚清初期,严复鉴于“道、咸订约之时,既以民刑裁判之权,付之领事矣,又以国家科税之柄公诸外人,则所谓保护政策者,斯无望已”的现状,曾提出“必有海权,乃安国势”“税则者,有国有土之专权”的主张。据此可知,严复(     
A.主张捍卫国家海洋权益B.深受传统外交观念的影响
C.极力反对签订辱国条约D.具有一定的国家主权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84年《点石斋画报》报导:   “安徽宁国府属旌德县,于前月上旬,有盗二十余人,明火持械,入署肆劫,门役、更夫以及内眷,当之辄受重伤……数日内,前后获到十八名。一经研讯,立正典刑。惟熊令(熊祖诒)以名进士现宰官身,忠厚宅心,洁清励行,反遭横祸,真事之不可解者已。”这一报导(     
A.如实记述了这一事件的原委B.表明政府加强了舆论宣传控制
C.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渐激化D.突显了清政府法律制度的严苛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份第九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传统观点认为,儒家的经世观念主要是透过政治以表现其入世精神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却将孔教作为儒家转型的建制方案,在其制度设计中,儒者不再是参政议政的士人,而主要是传教布道的教士。康有为的这一方案(     
A.表明维新派变法策略具有灵活性B.有利于当时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体现出维新派内部存在政治对立D.说明其维新思想推行存在一定困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湖南巡抚陈宝箴在支持梁启超办时务学堂时指出,“泰西各学,均有精微,而取彼之长,补我之短,必以中学为根本”。康有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强学会研究中西各种学问时“皆以孔子经学为本”。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深远B.洋务派势力依然强大
C.维新势力受到政治打击D.制度变革已成为共识
9 . 1895年7月,光绪帝颁布改革谕旨:“叠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矿产、……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这表明,此时(     
A.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集团共识B.甲午战败刺激清朝推进改革
C.清廷找到了被动挨打的根源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了新突破
2024-05-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有人明确提出“推女学之源,国家兴衰存亡之系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人士也提倡“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人权天赋原无别,男女还须一列担”。这反映出(     
A.妇女解放有助于救亡图存B.封建正统思想受到彻底批判
C.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D.专制与共和思潮的激烈较量
2024-05-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