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7年,出身仕宦之家的孙宝瑄在其日记中写道:“居今世而言,学问无所谓中学也,西学也,新学也,旧学也,今学也,古学也,皆偏于一者也。惟能贯古今,化新旧,浑然于中西,是之为通学……通则无不通矣。”这折射出当时(       
A.救亡思想新旧杂陈B.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C.变革呼声日渐高涨D.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98年9月 24 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致国务卿的信函中说,戊戌政变尽管“产生了极大骚动,但民众是如此保守,他们一直目睹这位显赫女人的强大和保守,从这些发生的事情中并没有出现人们期待的那种普遍觉醒”。这从侧面表明(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B.封建地主阶级阻碍了社会变革
C.列强为干涉中国内政寻找借口D.知识分子深刻关注民智的启迪
3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人民展开了一系列顽强的抗争和探索。这些抗争和探索的共同之处是(     
A.以地主阶级为主力B.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标
C.以救亡图存为主题D.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后,各省读书人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55人次签名,另有135人次参加了京官们领衔的7件上书,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0举人的上书。由此可知(     
A.普通民众思想与政府理念渐趋一致B.康、梁的活动是上书链条中的一环
C.维新变法拥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023-12-2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考前必刷专题之高频选择题50题专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这说明(     
A.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B.维新思想因此得到一定传播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清政府的统治难以继续下去
2023-10-31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制作历史图示,可以更直观有效地学习历史。

1.下图是各种器物开始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过程,对照历史发展,图中(丁)最可能出现在(     
A.夏代B.商朝C.西周D.东周
2.下面是12世纪中国多民族政权并立图,其中南宋位于(     
A.①B.②C.③D.④
3.下列示意图描述的是(     
A.陆路丝绸之路B.佛教传播路线
C.海上丝绸之路D.哥伦布航海路线
4.下侧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5.下面为毛泽东参加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时所登记的信息。据此推断,此次会议应当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6.观察下侧年代尺,回答问题:

(1)时间点A和D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北京在时间点B遭遇了哪场浩劫?此外,北京还在哪场战争中遭受被侵占的灾难?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时间点C与时间点E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时间点E与F发生的史实,它们的相同目的是什么?
(4)从示意图可看出,由A-F这段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两个主题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此你有何认识?
2024-02-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十七年(1891年)九月二十一日,正是西山红叶灿烂之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光绪皇帝率领军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礼堂里站着将近一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的教习们站在两侧,见皇上进来后,都跪伏在地上,山呼万岁。站在人群前面,光绪沉默片刻后,徐徐说: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

所以,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为什么坚持要开办这个京师大学堂,就是希望在座诸君能够破除我们心中之贼,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

——《光绪皇帝在北大的演讲》,摘编自“面条20082012年发表的网络小说《一个人的甲午》

材料二   国内外部分知名大学的校训

序号国家校名建校时间校址校训校训出处
1中国北京大学1898北京
2中国清华大学1911北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
3中国复旦大学1905上海博学而骂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4中国中山大学1924广州博学审问情思明解笃行《礼记。中庸》
5中国厦门大学1921厦门自强不息止于至着《周易》《礼记.大学)
6中国山东大学1901济南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昭昧后言·通论五古)》(孟子.公孙丑》
7中国西南大学1906重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周易》《朱子全书.周子书》
8中国四川大学1896成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国名臣序赞》《尚书.君陈》
9中国北京师范大学1902北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启功
10中国河北师范大学1902石家庄怀天下求真知
11美国哈佛大学1636马萨诸塞州Veritas(真理)“追求基督教与数会意义上的真”
12美国斯坦福大学1885加利福尼亚州愿学术自由之风劲欢16世纪的德国人类学家修顿
13美国加州理工学院1891加利福尼亚州真理使人自由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14法国巴黎大学1200巴黎磨难,永远是成长的基石
15英国剑桥大学1209剑桥郡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识之源Hinc lucea et pocula sacra
16英国牛津大学1096牛津上帝给我光明The Lord Is My Light
17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850悉尼繁星纵变,智慧永恒Sidere mens eaden mutato

(1)材料一是否可作为研究北京大学办学历史的史料?请说明理由。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
(2)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而北京大学自建校至今却一直未确定校训。在民间,有人将蔡元培先生1917年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称为北大的校训;也有人将北大精神核心“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称为北大的校训;还有人将西南联大时期的“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称为北大的校训。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以上三种“北大民间校训”的历史依据(只写出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2024-02-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90年代中期,严复在天津连续发表《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提出要救民族于水火,就要“愈愚、疗贫、起弱”,而这关键在于教育启蒙。严复利用其学贯中西的优势,吸收斯宾塞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进化论为依据,力倡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教育论。严复的西学教育并不是全盘西化,他以“有用”为准绳,对中学坚持去其“旧染”,用新式教育陶冶国民,其目的是更深刻、更冷静地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特点和痼疾,以便在吸收西学时,避免产生“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后果。严复在高度关注正式教育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妇女教育和留学教育,将之视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与传统单一的儒家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摘编自周建超《论严复与近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严复教育改革的特点。
2024-02-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七调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材料均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县人,5岁入私塾,13岁放弃科举“正途”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船泊驾驶,24岁时,作为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在课堂上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课余阅读了大量西方社科人文学术著作,并实地考察英国的政治、法律、教育等机构,深化了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和思想理论的认识。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名著,宣扬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是启蒙维新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

材料二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1878年,随母赴檀香山,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较系统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并成为西医医师,19世纪末期,目睹中华民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三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从小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同时也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最初学医,但后来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归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支持和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文化的独立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留学青年生涯规划的特征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书写工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5年,康有为在上海组织强学会,推进变法运动时得到了张之洞的支持。然而次年,当张之洞得悉北京强学会遭封禁后,立即解散上海强学会,令“现时各人星散,此会不办”。张之洞前后态度的变化折射出(       
A.维新运动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B.戊戌变法触动了官僚的利益
C.追求“自强”的洋务运动失败D.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走不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