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位德国军官这样回忆在中国经历的一次战斗:“其成员展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虽然他们只装备了剑、梭和刀,但他们在我们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进着。”此处“他们”所从属的组织是(   )
A.北洋舰队B.义和团C.太平军D.兴中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义和团运动时期,团民广泛使用揭帖进行宣传,如“神发怒,佛发愤,派我下山把法传……不用兵,不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揭帖的内容反映了(       
A.中外矛盾的尖锐化B.阶级矛盾的复杂性
C.反帝思想的先进性D.封建统治的腐朽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义和团运动使列强认识到:“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延缓了中国半封建化的进程B.体现了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
C.使列强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D.显示出强大的反帝爱国力量
4 . 义和团(拳)长期将°反清复明”作为口号,19世纪末改为“扶清灭洋"。这反映出义和团
A.政治纲领完善B.救国方案先进
C.指导思想科学D.爱国意识强烈
2021-01-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袁伟时在《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中说:“他们(义和团)破坏这些设施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而张海鹏则说:“在洋兵进京以前,义和团破坏铁路,是出于与清兵作战的需要.”这说明
A.抵抗侵略成为共识B.盲目排外违背历史事实
C.历史认识的多元性D.学术争论激烈难以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促使外国列强得出此认识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维新运动D.义和团运动
2020-05-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晚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康梁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半个世纪的外国人的侮辱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傲慢的外国公使、领事和咄咄逼人的传教士及商人,经常使他们想起中国的不幸。日益增长的不平之感,再加上一些更大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因素,酿成了一场广泛的排外运动。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0 .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