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这里的“鬼子”是指
A.英国军队B.英法联军C.八国联军D.日本军队
2022-02-17更新 | 193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冲刺卷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些西方学者将近代中国某场运动定义为“宗教战争”或“文明冲突”,他们消解这场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明显是出于遮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维护西方的“历史形象”、“文明形象”或某种当下的意图。这场运动(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
C.旨在维护中国传统文明D.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8年,清朝官员上奏,“自德人据有胶澳(胶州湾),意直以山东为其所有。入其教者……鱼肉乡邻,无所不至。地方官……一味庇教而抑民。以致良懦者赴诉无门,狡黠者蓄谋潜煽……小民以自卫无术,往往人拳会以求保护”。该官员意在(     
A.说明中外冲突根源于文化差异B.支持清廷招抚义和团的政策
C.剖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强调清朝统治危机的严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时人指出:“天下强邻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激愤久矣。”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后,“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兄莫可拴束,妻子不能阻挽”。这说明(     
A.朝廷对反侵略的默许B.扶清灭洋的积极影响
C.列强侵华手段的变化D.国人民族意识的迸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义和团运动反推了“开民智”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民动员的民族抗争运动的兴起,继起了抵制洋货等运动,新知识群体、传统绅士等知识精英,常常直接诉诸群众力量的态度,既体现了“社会启蒙”的成功,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会”势力的茁壮。材料旨在说明(     
A.民族群体意识的觉醒B.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  )
A.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农民运动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再致割地赔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晚清某告示写道:“窃有天主教,由咸丰年间,串结外洋人,祸乱中华,耗费国帑……今以上天大帝垂恩,诸神下降,赴垣设立坛场,神传教习子弟,‘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该告示出自(     
A.太平军B.维新派C.义和团D.革命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五四运动时期,人们认为义和团运动是“迷信、蒙昧的反现代化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又被刻画成“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改革开放后,在强调其是“反帝爱国运动”的基础上,评价更趋多元。这反映了
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
C.历史叙述无法再现真实历史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2022-01-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义和团在山东兴起不久,先后提出“助清灭洋”“扶清灭洋”等口号。1899年底,打出了“扶清灭洋”旗帜,到1900年7月又举起“扫清灭洋”等旗帜。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得到了政府支持B.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C.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提高D.农民群众反帝爱国行为比较盲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