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99年,在慈禧太后的鼓励下,拳民们在中国北方发起了一场暴乱,屠杀外国人、中国基督徒和与外国有联系的中国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清政府发动的反帝运动B.以反封建为其斗争目标
C.有一整套合理的斗争策略D.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2022-05-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额敏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战争发展的最高峰,它在发展进程中颁布了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太平天国日趋逆转的形势时制定的:前者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设计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后者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的纲领,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具体实

——摘编自于凤梅《太平天国运动两大纲领的分析与比较》

材料二   189810月在直隶、山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闰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189910月,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的旗帜。直到1900年9月,义和团普遍的旗号是“扶清灭洋””助清灭洋”“保清灭洋”“兴清灭洋”“顺清灭洋”等。

——摘编自陈月清《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颁布的两个纲领性文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清政府态度的不同.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这场)运动轰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这种爱国反帝的狂飙起落成为介于变法和革命之间的一段历史。时人称“自有国家以来未有之变局”。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A.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C.是近代国家出路的一次成功探索D.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2024-04-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从1848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400余起。其间,中国民众散发的反洋教的揭帖、公檄和呈文,几乎每篇都把无父母、无祖宗、无神灵作为基督教的第一罪状来予以斥责。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外民族矛盾趋于激化B.农民阶级缺乏先进思想指导
C.传统文化对洋教的排斥D.儒家伦理观念影响比较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蔡锷曾谈及义和团运动说:“甲午一役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据此分析,蔡锷
A.赞同义和团运动抵御外来侵略B.认为农民阶级能够解决危机
C.认为外族侵凌激发义和团运动D.批评运动带来北方诸省之乱
6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甲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乙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丙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丁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拳事杂记》记载“团匪起时,痛恨洋物,犯者必杀无赦”;联军入京后,则一变为“西人破帽只靴,垢衣穷裤,必表出之”。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民众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
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
C.清政府沦为列强治华工具
D.西装成为社会主流的服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近代某次事件之后,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9 . 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袒教抑民的危害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D.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起因
2022-04-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