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世纪末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它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B.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C.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2019-01-24更新 | 215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统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2019-01-21更新 | 715次组卷 | 47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4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者
B.反抗封建压迫
C.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D.向西方学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全面赞扬与肯定
D.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2019-01-01更新 | 348次组卷 | 5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预测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99,山东巡抚毓贤上奏朝廷:“近年来东省办理洋务交涉,多以迁就了事;每接彼族指拿之信,大半逢迎教士,曲从其意。彼族得步进步……动辄挟制,反谓虐待教民。奴才遇事斟酌,小事迁就,以顾大局。”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外国教士企图利用传教事业在中国进行精神文化的渗透
B.该材料有助于了解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C.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毓贤等清朝地方官员一味唯洋人之命是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是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对“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这场排外救国运动注定以失败收场
B.盲目排外,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使推翻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
2018-12-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00年,天津义和团运动进入了高潮。当时“(天津)官勿论大小,民勿论男妇,大概信之者十之八不信者十之二”。人们便此“喜相告曰:扫平洋人,扶持中国,在此一举,今而后,海内肃清,升平有日”,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具有反帝爱国主义性质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
2018-12-03更新 | 557次组卷 | 26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容闳(1828—1912),毕业哈佛大学,为中国留美之第一人。1901年就义和团运动对学生说了一番话:“汝以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纳民气于正轨,此中国少年之责也。”这里“纳民气于正轨”应是
A.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
B.对民众爱国热情进行理性引导
C.将民众的爱国运动纳入政府的领导
D.加强对民众行动的规范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中清廷从传统的异端方面寻求支持,而不是依靠土人,多少说明政府已接受中学正统不足以救亡的观念;反过来,对士人而言,启用“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或意味着朝廷行为已类似当年的洪秀全、杨秀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运动否定了传统文化
B.清政府不再固守体制统治
C.知识分子逐渐疏离清政府
D.民主革命已具备思想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