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19世纪末,各地义和团曾流行这样的歌谣:“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这首歌谣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
①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外国侵略者②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③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④触及了时代的主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切勿加中国以不公平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
A.改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B.使西方列强平等地对待中国
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义和团采用刀枪不入的理念和简单易行的降神附体仪式,借以吸引民众以推动其广泛传播。这说明义和团(     )
A.盲目排斥近代科技B.缺乏科学革命理论C.忽视政权组织建设D.没有形成统一领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
A.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促使清政府土崩瓦解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础
5 . 清军将领聂士成被义和团称为“二毛子”,被守旧人士攻击为“专攻义民以护洋人”,但他却在自己家人被拳民劫走的情况下英勇抵抗八国联军并壮烈牺牲。这反映出当时
A.君臣伦理与夷夏之辨的对立
B.现代意识与国粹观念的冲突
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交织
D.小农思想与工业文明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的打击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请来各等众神仙。……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生平。”这首歌谣反映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维新变法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说:“其(义和团)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
A.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改变了中国的半殖半封社会性质
C.取得了抗击八国联军的胜利
D.帮助中国赢得了国家的完全对立
9 . 19世纪末,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下列史实符合这一历史背景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0 . 蔡锷曾这样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北方诸省之乱”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