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各国商民旅居中国各口岸,其数日增。至1902年,各国商民人数已达19119人。清政府要求入境游历者“必须请领护照”,无护照之外国人不得到中国内地游历;“如有未领领事所发中国地方官盖印执照赴中国内地游历者……仍应议罚,惟(唯)所罚之数不得过三百两”。由此可见,清政府(     
A.由被迫开放转为主动融入世界B.维护列强的利益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废除了给予列强的领事裁判权D.主权意识的增强和对外理念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非官非民”的绅董阶层。绅董须经过推选或选举,在各县设总局并享有薪酬。他们积极介入地方事务,逐步形成了“事由局而不由县,权在绅而不在官”的治理模式。绅董的出现(       
A.造成了中央权力下移B.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
C.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下列内容属于这“十二条大纲”的是(     
A.鸦片贸易合法化B.招募华工出国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禁止华北科考
2023-08-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

年代

进出口正税(库平银)

洋商税占进出口税%

华商税占进出品税%

1861

1,500,507

100

0

1873

1,982,361

99.69%

0.31%

1883

2,357,503

90.58%

9.42%

1893

3,674,996

86.50%

10.50%

1903

7,198,990

94.02%

5.98%

(注:“江海关”即上海海关,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海关)


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
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初,时人对北京社会面貌描绘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实施B.民族危机的加深
C.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
2023-05-21更新 | 20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2年,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一文,公开宣布放弃保教主张,提出教不必保,也不可保,“自今以往所当努力者,惟保国而已”。同时,在写给老师康有为的信中,梁启超也明确反对劝设孔庙,认为此举“徒为虚文浪费金钱而已”。由此可知,梁启超(       
A.否定变法的必要性B.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传播西方民权思想D.探索救国的新道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者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场合和重要的官方文件中,特别注意避免对边疆少数民族使用带有刺激性的夷狄字样和称谓。乾隆时,还为此处分过一些大臣。清朝利用政权的力量,对传统的华夷论进行大规模的批判。当时,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近代领土、边界、主权观念。特别是乾隆皇帝本人,除通晓汉文和满文之外,还特别注意学习蒙语、藏语、维吾尔语。乾隆帝还下令,将这五种民族文字题刻在皇家许多重要建筑上。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改造热河避暑山庄正门——丽正门时,用汉、满、蒙、维、藏五种文字题写了门额,以显示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即以昭我国家一统同文之盛

——摘编自张羽新《清代前期各民族统一观念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即五族共和。这一时期(19121928年)的中华民国国旗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五族共和之意。

——摘编自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

材料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各民族深受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动军阀、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将民族政策主旨定位为领导各民族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斗争,积极宣传民族平等,揭示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以唤起少数民族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统治的意识,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摘编自郑大发《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百年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前期民族观念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自清代前期至近代中国民族观念的历史价值。
2023-04-12更新 | 35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风化店中学2023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蜂蜜山招垦四至地图》(1903年)的局部,其中描绘了兴凯湖附近的中俄边境线,在俄国一侧有新修建的西伯利亚铁路,各车站与居民住宅鳞次栉比。这表明当时(     

(圆圈所示为中俄边界)
A.救亡图存成为了社会潮流B.中国东北边疆危机凸显
C.沙俄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D.清朝边地治理能力式微
2023-01-15更新 | 13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世纪40年代,晚清政府及官员们称西方事务为“夷务”,60年代称其为“洋务”,20世纪初称其为“外务”,并于1901年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     
A.社会各阶级开始了国家出路的探索B.维新变法日渐深入
C.清政府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发生改变D.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5年,清延诏谕:“台湾为南洋门户,关系紧要,自应因时变通,以资控制。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常川驻扎,福建巡抚事,即著闽浙总督兼管。”这一决策
A.扩大了满清的统治区域B.保障了海峡两岸的安全
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D.提升了台湾的政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