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A.国人对主权的强烈诉求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意识
2 . 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表明
A.地为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B.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
C.部分督抚反对朝廷的基本政策D.清政府中央权威的极大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7年,晚清著名立宪派代表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一文中写道:“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亲疏之别。”杨度旨在强调
A.礼教服务于封建政治的需要B.戊戌变法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C.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021-05-24更新 | 483次组卷 | 6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西校区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4~1885年,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关于国防战略问题的激烈争论,主要有三派不同的看法,李鸿章等人认为:“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当前以海防为急务,西北边塞战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于进取”。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海疆之忠,不能无因而至,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目前之计,尚宜全力西征,但使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则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摘编自张璐漫《晚清国防战略转型研究》等


从材料中任选一派提炼其国防战略的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或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3年的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第9款规定: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任何国家在华取得的特权,日本都要“完全无缺”地“一体均享”。这一规定
A.促成了日本独霸中国B.有利于中日经济交流
C.体现片面最惠国待遇D.促进了国际关系和谐
7 . 抗日战争以前的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最根本原因在于
A.社会制度腐败B.民族意识没有觉醒C.经济技术落后D.武器装备落后
2019-12-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19-01-30更新 | 2798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5届河北永年县第二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地步了。”《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马士这一论述的条款是:
A.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B.允许各国在京使馆及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驻兵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D.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