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晚清《申报》招生广告的变化趋势(如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速成教育是教育机构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二阶段广告总量激增,实业教育、医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上述变化反映了(       

A.广告日益主导教育的发展方向B.国民主要关注的是医学教育
C.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制度层次D.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化的深入
2 . 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群体都把民族主义看成摆脱危机、走向独立富强的必由之路。随着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抵制日货运动等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他们把对列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并使用了“帝国主义”这一新概念。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国人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B.打倒帝国主义成为全民共识
C.盲目排外的心理仍然浓厚D.提倡国货运动得到政府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将“华盛顿建国”与中国“汤武革命”对接,称“华盛顿为尧、舜、汤、武合为一人,然西方之圣者”。20世纪初年,革命派则致力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国民华盛顿”。由此可知,华盛顿形象的变化(     
A.折射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体现出美国政体逐步发生变革
C.说明了民权理念深入人心D.表明了帝制观念失去社会基础
2024-02-23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5年晚清废除科举制度后,农村中比较有智力的分子不断地向城市跑,外县的向省会跑,外省的向首都与通商大埠跑。乡绅为寻找新出路不断外流,或转入新学,或参加新军,或投身工商业等,“轻去其乡的现象已一天比一天流行”。该现象反映了(       
A.城乡阶级结构发生巨变B.城乡经济差距扩大
C.城镇经济发展方兴未艾D.近代乡村危机加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2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高价收购烟叶。此举意在(     
A.消弭人民反抗情绪B.损害农业经济稳定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D.强化经济依附关系
2024-01-28更新 | 16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01年,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理由是:“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这(     
A.阻断了新式教育的发展B.加速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破产
C.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施D.体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艰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后半期以来,列强热衷于在中国修建铁路。日本报纸《朝日新闻》曾称:“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地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人民,皆我俎上之肉。”这反映出(     
A.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中国近代交通体系完善D.清政府完全丧失铁路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1年,慈禧太后与朝臣希望在大乱之后迅速举行乡试,以团结士心和恢复清政府权威,而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联合表示反对,迫使清廷同意东南各省乡试延期举行。该现象反映了清政府(     
A.大力的推行“皇族内阁”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D.成功挽救统治危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也有“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之说。墨子也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论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王和谐,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目,冲气以为和”,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不因外界事物干扰而屈服,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永不停息。《孟子》记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

——摘编自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材料二   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不得不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中国的大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时人一时难以阻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讨伐声中,匆忙转向新文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近代危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文化批判的功利色彩较浓,文化自觉运动的参与者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倾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后的民族救亡,是循着“利器”到“改制”和“化教”的程序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变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拯救民族危亡”的简单思维习惯。

——摘编自蔡雅娟《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哲思想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09-27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综合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