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主张摧毁封建土地关系,土地归国家所有,但经过反复思量,孙中山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反映了(     
A.孙中山具有土地革命的思想B.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孙中山重视农民的切身利益D.“平均地权”顺应历史趋势
2024-03-21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 . 1842年,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这种变化说明了(     
①民国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     ②国际法思想进一步传播
③天朝上国理念一直影响着外交决策     ④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2)-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在晚清小说中,疍民(连家船民)一改此前或是仙风道骨的侠女,或是凶残嗜杀的盗匪的文学形象。一方面形象逐渐软化,不再凶恶;另一方面摇身一变成为南宋遗民和革命先锋。这体现出(     
A.女性的社会形象日益丰富B.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
C.民族交融促进疍民封建化D.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2024-02-2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小说中女学生形象

小说内容
《侠义佳人》白慧琴国外留学回到家乡江阴后, “立意想扶助女界”“心中很想立个女学堂,开通风气”。尽管白慧琴遇到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各类教员短缺的问题,但是在众位朋友的帮助下,她的“启黄女学校”最终还是成立了
《情天债》《情天债》中的苏华梦被称作“帝国第一女杰革命花”,她的革命任务就是去破坏西方列国合谋瓜分中国的计划。作为自立会的“女执法”,苏华梦在读书期间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了。苏华梦和她同伴通过与人交流、登台演说等方式,扩大了革命思想在各地的传播
《女娲石》金瑶瑟是海城“女子改造会领袖”,后去美洲留学三年,她之所以回国,就是想以一己之力来拯救国家。当她看到“政府诸人”“日日吃花酒,国家事情丝毫不管”时,便想出了扮作歌伎去刺杀胡太后的计策。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原定的行刺计划

——据王仁慧、高有鹏《成长与蜕变:论晚清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小说中女学生的新变化。
2024-04-0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6 变化、趋势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晚清部分皇朝经世文编内容统计。其内容变化集中反映了(     
《皇朝经世文续编》
(葛士濬编,1888年刊行)
选辑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四朝重要奏稿、文章,在沿用1827年《皇朝经世文编》各门目的基础上,增加洋务、算学、疆域诸纲
《皇朝经世文三编》
(陈忠倚编,1898年刊行)
选辑光绪年间经世文,新增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船政、矿务、外洋、国势等诸目
《皇朝经世文四编》
(何良栋编,1902年刊行)
选辑辛丑条约签订后新出经世文,洋务更名外部,增加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
A.“中体西用”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B.西学输入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C.晚清政治力量和政治倾向的变动D.民众对西学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2024-03-25更新 | 52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6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选择题汇编(一)-【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
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
2023-11-30更新 | 912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选必贯通部分)(2大考点3个易错点)-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8 . 近代戏剧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

材料一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社会变迁与戏剧改良的关系?
2023-06-27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报》创刊于1896年,初为“日商”报纸。1900年陈范接手后,开始“高唱保皇立宪之论”。1902年《苏报》特辟“学界风潮”,对国内外学生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作连续报道,在邹容的《革命军》出版后,立即加以介绍推荐,大加赞赏。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预备立宪暴露清廷本质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10 .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源于朱元璋反元口号“驱除胡虏,恢复中华”,1905年又将“恢复中国”改为“恢复中华”。这一变化反映了孙中山
A.具有种族革命的倾向B.带有狭隘的民族观念
C.追求民主革命的目标D.倡导各民族一律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