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

材料一:魏源的《海国图志》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什么主张?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变革的潮流是什么?

材料二:“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2019年)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2)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下图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国人创作的一幅名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宣传漫画。


观察此图,回答问题:
(3)中华民国成立于哪一年?
(4)“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中却写为“囻”。作者通过这个创意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是什么?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5)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部重要文件?体现了哪些思想或原则。
2019-06-1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1912年8月创作的有关中国时局发展趋势漫画。从历史看,作者的预测
A.不正确B.无稽之谈C.南辕北辙D.基本符合事实
2021-04-2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12-26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下侧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
A.北京B.上海C.南京D.武昌
2020-0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1月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讽刺漫画中的那些“猿人”喻指
A.总理衙门大臣B.“皇族内阁”成员
C.袁世凯集团D.蒋介石集团
2019-11-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建国初为纪念近现代各时期的革命英雄而建立。其设计也颇具匠心与历史底蕴。

观察角度一:题词;纪念碑正面由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背面由毛泽东撰写碑文,周恩来题写(写于1949 年):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观察角度二: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腰部,分别镶嵌八幅巨型浮雕,生动而概括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革命斗争史。


(1)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三个时间尺度,分别代表哪三个历史时期?
(2)请将以上四图按时间顺序插入其它四幅浮雕标题所呈现的时序中。

(3)以上四图所反映的革命运动,以反清作为革命目标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4)以上四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5)由于纪念碑奠基于 1949 年,未能反映 1949 年之后的“人民英雄”。如果要设计一幅反映新中国建立后“人民英雄”的浮雕,你会选择什么图案?请具体说明理由。
2024-04-0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历、西历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1)将下列世界古代各地的历法与所属的地区或主要编者相匹配
A.古代埃及①玛雅历
B.印第安地区②授时历
C.古罗马凯撒③太阳历
D.元朝郭守敬④儒略历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2)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改用西历的原因。
2023-04-12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场馆中的历史记忆。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老师从丰富的场馆资源中精心挑选,绘制了以下分布图,并布置了研学任务。

   

(1)鸦片战争博物馆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以下保留在该馆内的遗址是(     
A.虎门销烟池B.中英《南京条约》签字场所
C.林则徐塑像D.中英军队海上激战模拟沙盘
(2)若你参与筹建其中的戊戌维新纪念馆布展,以下可布置在“戊戌变法背景”区域的展品是(     
A.北洋舰队沉船遗物B.义和团揭帖
C.《辛丑条约》文本D.《民报》发刊词
(3)辛亥革命纪念馆设有“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开辟共和新纪元的重要文献是(     
A.《资政新篇》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下图所示为《劳动界》创刊号(陈独秀等创办,1920年8月)部分内容。对其所传递的历史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白话文倡导民主科学思想B.启发工人觉悟以促进阶级觉醒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展工人运动D.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5)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精神永放光芒”展厅内,陈列着一枚珍贵的纪念章(见下图)。在纪念章所示的十年中,红军的斗争历程有(双选)(     

   

A.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D.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6)位于卢沟桥事变发生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名中的“中国人民”旨在强调抗日战争(     
A.时间的持久性B.过程的曲折性C.参与的广泛性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网开辟了“东方主战场——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主题页。为该主题页提供两个史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有《转战陕北》《决战前夕》《占领总统府》等油画,艺术地再现了____战争的辉煌历史。
(9)结合上述场馆信息和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求索历程的理解。
2023-06-2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9 . 小明同学对南京这座城市很感兴趣,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首先搜索到下列几张 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请将以上四幅图片与其名称相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①图一:__________ ②图二:_____________
③图三:___________ ④图四:_____________
A.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B.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C.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时合影 D.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在对事件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小明继续进行史料的搜集,又找到了如下文字史料。

材料A: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 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019年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B: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 西藏、青海。

材料C: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 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材料D:在与一个在组织、训练和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的战争中坚持了八年,这 一顽强抵抗对于反轴心国的整个盟军的战争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美】易劳逸:《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1937-1949)》

2.请将四个材料与上述图片中的历史事件相匹配。(填涂材料序号)
①图一:材料____ ②图二:材料_______
③图三:材料_____ ④图四:材料________
3.小明发现以上四则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你认为应该如何分?并说明理由。
4.同样是对国民党的评价,材料 A 和材料 D 态度有何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5.社团课上,老师要求小明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进行简单介绍。请根据上述史料, 结合所学,自拟一个主题,写一篇介绍南京历史发展的小论文。
要求:
(1)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展开。
(2)论点应有材料支持,并需有自己的结论。
(3)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
2023-01-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国三年,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并设于总统府内,改国务总理为国务卿。其意图是
A.出任正式总统B.强化责任内阁
C.推行洪宪帝制D.加强独裁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