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1912年2月9日,《真相画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画中鹬蚌的旁边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和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该漫画意在说明(     
A.宋教仁与袁世凯矛盾重重,美、日借机加紧侵华
B.“府院之争”的实质是美、日对华的争夺与控制
C.南北双方应停止争斗,避免列强坐收渔人之利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
2023-01-12更新 | 869次组卷 | 12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2 . 下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的漫画。这反映了(     

A.革命派政治上的不成熟B.辛亥革命的彻底性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3 . 1911年12月24日,南北和谈一度陷入僵局,《神州日报》发表了名为《倒行逆施》的漫画(如图所示):袖口处绘有铁血十八星旗的一人持枪发射,枪口喷发的火焰却被倒立的猿猴用后腿所执水壶的水浇灭。此漫画反映出(     
A.君主立宪势力非常强大B.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C.中国民主政治道路艰难D.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2024-02-04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B.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
C.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军阀统治D.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2023-02-24更新 | 300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北洋军阀集团陷入分裂B.瓜分中国狂潮的兴起
C.清朝黑暗统治彻底结束D.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
2023-05-31更新 | 337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届高三三诊(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选项中描述对应错误的是(     

①时期是“现在之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时期是“康乾时之中国”,清王朝天朝上国外交观念,漠视西方先进技术
③时期是“将来之中国”,表明了革命党人实现民族独立的信心
④时期是“咸(丰)同(治)时之中国”,军事落后,任人宰割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3-05-1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依次为“康乾时之中国”、“成(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



任选两幅漫画,提取信息并加以解读。(要求:信息准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8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12-26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侧漫画《望“风”而起》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
A.北京B.上海C.南京D.武昌
2020-01-17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1月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主要探索。
(3)据材料三概括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其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