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及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富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条约中的内容并简要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
2022-05-11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浪翻波连,汇成辛亥风云。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简述“庚子以来”革命派为实现这一变化所作出的努力。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观察下列三幅漫画:

(2)材料二中三幅漫画大致创作于什么时候?
(3)解读图一、二中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画序号
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一

图二


(4)“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