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环境动荡,革命事业尚在进行,这一阶段对辛亥革命的纪念评价经历了较大的沉浮,客观上也在重塑着民众的观念领域和精神世界,推动了广大民众从忠君爱国到革命救国的民族觉醒。辛亥革命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正当性的论证、革命任务的明晰、革命精神的洗礼、革命道路的抉择提供了历史坐标和历史参照。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高举辛亥革命事业旗帜、争夺话语权以实现话语自主的契机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明确政治目标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政党。

——摘编自董在全《中国共产党辛亥革命纪念话语的百年嬗变》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逐渐落地开花,纪念辛亥革命也成了一种政治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在转型之际同样需要这面旗帜并调整纪念话语模式,以此占据阐释辛亥革命内核的制高点,掌握纪念辛亥革命的话语权,从而获得革命正统性、政权合法性,为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政党向执政型政党转变、助益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提供法理基础和民意支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努力构建出了一套符合自身政治文化思维的辛亥革命阐释体系,其中核心话语主要有两个面向:一是接续着“反帝”的政治主张;二是紧扣着“建设”的实践主题。这极大地满足了总结和激活历史经验、加强和整合政治力量、动员和教育人民群众的时代需要。

——摘编自马敏《浅谈深化辛亥革命历史影响研究的三个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纪念辛亥革命的基本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纪念辛亥革命的变化,并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以今年的双十节纪念的意义,就在于指示民众:中国革命已经到了新的阶段,要开辟新的道路——国民党既然与共产党分裂,既然自绝于工农民众,既然自绝于他过去的革命历史,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既然背叛革命。那么,民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自己武装起来夺取政权,完成辛亥所开始的革命!

如今广东两湖的工农暴动已经起来,虽然部分的有失败,但是国民党军阀的屠杀,并没有能征服我们,我们只有继续努力奋斗,达到民众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1927年10月10日)

今年双十节,又正当着全国主力部队激烈地进行着保卫武汉的血战!这些军队,多少都经过北伐的洗礼,有着革命战争的光荣传统,而又在当年北伐统帅蒋委员长领导之下。中国革命军队,从辛亥,到北伐,到抗战,在武汉不但有史的联系,而且有血的联系。辛亥革命,是在中华民族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领导之下创造的。十二年前的北伐战争,现时的抗战,又正是蒋委员长所领导的。三民主义是这三次革命的旗帜。现今日寇占领了半个中国,历史的任务要求国民党恢复辛亥及北伐的精神,来完成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我们共产党人,愿追随国民党之后,号召全国人民帮助国民党,一致为战胜日寇,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

——摘编自《辛亥、北伐与抗战》(1938年10月10日)


上述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文章,据此提取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要求:明确提取不同之处,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10-02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15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军阀的统治C卷-纲要上-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3 .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简表

年份革命活动
1894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联合各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系统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1907发动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
1911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后,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建立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辞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倡办实业,宣传民生主义
1913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1915发动讨袁的护国运动
1917建立护法军政府,任海陆军大元帅,在广州建立政权
1922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在上海会谈
1923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宣布建国主张。发表《中国国民党党纲》,宣布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建国纲领
1924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阐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建立黄埔军校;发表北伐宣言,誓师韶关准备北伐;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寻求国家统一,主张速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孙中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材料二   从组织兴中会起,孙中山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主张民权,就是顺应世界的潮流。”孙中山强调:“余之从事革命,以中国非民主不可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就民权思想而言,孙中山的“主权在民”的理论“三权分立”的思想,代议政体和民主共和国方案,完全是从“欧美之学说事迹”中学来的而“民为邦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及“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的独立制度”等,则显然是“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不满足于欧美资产阶级国家的“三权分立”,提出了“五权宪法”的学说孙中山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却作了很高的评价明确表示:“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2)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依据材料二,以上对孙中山民权平等思想的两种认识,你倾向于哪一种?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