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材料二   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

——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

材料三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著名学者陈旭麓指出:“(辛亥革命)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在于
A.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B.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
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5 .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器物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同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其口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制度、思想方面的重大探索活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021-12-25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
2021-11-28更新 | 652次组卷 | 68卷引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
观点出处
辛亥革命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郑艳凤《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与社会主义道路前后相继
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D.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1)为什么说“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四件晚清时期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3)依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上升”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宣统三年(1911年)冬,杂技艺术家朱连奎与美利公司合拍了纪录片《武汉战争》,记录了武昌起义新军占领汉口、汉阳的场景。意大利侨民阿劳罗拍摄了《强行剪辫》,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移风易俗的细节。这些影片
A.促进了民众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
B.提升了国产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技术
C.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增进了民众对国家政治变局的认识
10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