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民国初年,王某与其妻甘氏出身优伶,以唱戏为业,被拒绝载入宗谱,故与族人对簿公堂。湖北高等审判厅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判决王某可以入谱。族人上诉后大理院维持了原判。这一判例反映出当时(     
A.宪法权威得到充分尊重B.宗族各项规定违反法律
C.法制建设形成完整体系D.社会平等思想得到弘扬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东方杂志》(1913年)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摘编自《鲁迅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潮流万派,毕趋共和”的原因。
(2)提取材料二的信息,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内部所滋生的暴政、压迫、腐败、封闭、保守等弊病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同时,产生于中国社会内部的新经济因素也试图为自身的发展开辟道路。一些思变图强的上层人物继承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并先后领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和立宪运动,经历了从学“西器”到学“西法”的发展过程,并较广泛地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思想和观念。这种温和的、有限的改革之路为社会的质变做了量的积累,同时也使寻求救国良策的仁人志士从中吸取教训。但这种在腐朽的封建社会肌体上修洞补疮的方式,无法真正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

——摘编自张立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

材料二   中国传统一向以“长裾雅步”为美,至辛亥时期,新派人物无不以西服为求新的标志,一代青年纷纷仿效。妇女服装受洋装影响,“竞尚紧小,伶俐可喜”,并为各地所接受。人人皆可随心所欲地穿着打扮,再没有等级界限和服制规定。当时的“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在审美上、习俗上的变迁。这些变化和当时妇女运动的兴起(包括“兴女学”)以及妇女不断走向社会关系密切。服饰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妇女走向解放这一重大的社会变革,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变化。

——摘编自徐波、沈卫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1)根据材料一、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对近代社会进步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亦即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逐步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近代国家观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起了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主要体现在

1)治国理念的转变:从人治与礼治相结合转向礼治与法治相结合。

2)自我取向的转变:从臣民转向公民。

3)民主观的转变:从民本主义转向民主主义。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从近代中国国家观的建构出发》


请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进行说明。
2023-11-16更新 | 9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是某校历史老师读《中国通史》所做的一段读书笔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不同,17世纪兴起的……盛世所面对的局势,已经与中国传统的任何一个王朝相异其趣。虽然……王朝最终较好地解决了周边民族问题,也与历史上其他入主中原的王朝一样最终接受了中原文化,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全球史到来的时代。无论……王朝如何规避这个世界,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为扩张市场和掠夺资源的需要,都会无情地把这艘古老的航船推进波涛汹涌的无边海洋。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读书笔记中省略的盛世和王朝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王朝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之成理,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3-10-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广西后,当地旧官僚连夜制作“广西全省人民恭请沈大都督领导广西独立”三角旗。随后,广西咨议局开大会推选沈秉堃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并通电各府、县广西独立,成立军政府。这一现象的出现最能说明(     
A.地方督抚支持革命B.清廷陷入空前孤立
C.立宪派具有软弱性D.走向共和成为共识
7 . 1894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在其反清宣传中,有许多诸如“鞑虏”、“胡虏”、“异种乱华”,要将其“杀灭”、“诛绝”、“逐满独立”等激烈的言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开始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并适时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的转变主要是基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8 . 有史家认为:唐宋变革,是指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性质.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的全面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次:一是殷周之际;二是春秋战国;三是唐宋之际;四是晚清民国。以下关于这四个时期的改变,对应正确的有(       
①殷周之际——封建制邦国统一为郡县制帝国       
②春秋战国——农业家庭式劳作取代农夫集体耕作
③唐宋之际——士庶阶层之别明显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④晚清民国——君主专制集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宪政体制过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 . 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
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
2023-03-27更新 | 635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武昌起义后,杜亚泉发表《革命战争》一文,专门申论此次革命,以“建设民主国,创立共和政体”宣示国民,“纯乎为转移统治权之政治战争,一改历代革命战争之面目,实为我革命民族中一种之异彩。”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A.统治权从君主转移到国民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实现政权的和平渐进过渡D.丰富了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