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从戊戌维新起,相当一些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就是寻求根本性的整体变革。变法期间百政并举以图迅速破旧立新,正体现了这种急迫心态。而维新不成反致政变,是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造成的长远政治后果是(     
A.民主革命的方向发生了改变B.向西方学习的目标有所变化
C.清朝覆灭和千年帝制的终结D.民主科学逐渐成为时人共识
2 . 在1911年冬《职官录》所载的1478名州县官中,两年前即任州县官者占52.8%,两年间仍在原州县任职、职位未变者也达到47.9%。而在1913年冬《职员录》收录的556名县知事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3.9%和1.6%。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冲击
C.科举制度的废除D.西方列强的侵略
3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22-23高二上·河南商丘·期中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良与建设是渐进性的社会变革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常态;革命则是对既有社会制度乃至生活秩序的根本性变革。当顺应历史发展的改良遭遇阻碍,难以继续,而使社会矛盾激化之时,以暴力去除这种阻碍的革命才会发生。但革命爆发且取得胜利之后,并非表明其要进行的变革已大功告成,而胜利者往往面临着长期的、某种意义上更为艰巨的建设工作。中国近代是数千年来社会变动最为急剧的时代,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中,社会变革之深刻与建设任务之艰巨,亦堪称数千年来所未闻。尤其时至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从清王朝统治集团到社会各方人士,都强烈地感受到进行变革的极端紧迫。此世纪之交所发生的前后相继的改良、革命与建设,即为此种局势与国人心态明白无误的表现。

——改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2022-11-17更新 | 58次组卷 | 5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1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应该说,在民主革命形势高涨的背景下,立宪派出来表示赞成,这对于安定局势,对于革命以后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如果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主要是立宪派的作用,就和事实背离太远。材料认为,立宪派对革命的作用是(     
A.附和革命,助其发展B.投机革命,伺机破坏
C.曲意逢迎,分化阵营D.积极决策,引领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民国初年,民众对国会选举颇为冷漠,还有些人“不知选举为何事,选举为何用,唯觉选举榜上有其大名,恰如旧日之金榜题名而已”。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科举考试仍在延续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政党政治运作成熟D.民众民主意识觉醒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革命,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一次历史性转折。……这次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

——引自张海鹏《张海鹏史学文论精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革命”的名称,并扼要指出作者把它称为“历史首创”的缘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当时两湖地区因遭受灾荒而严重缺粮,粤汉铁路还没有完全修通,怎样保证军需运输是一个大问题。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东省港大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侦察、运输、扫雷、担架、救护、慰劳、扰乱敌人后方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战斗,这种热烈的场面,在中国以往的战争中是罕见的。

——引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北伐战争的特点,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021-05-17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0】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