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材料评价的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五四运动
2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书》中提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没有解决中华民族独立问题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具有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性质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可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结束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C.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书局印刷所在辛亥革命后诞生,率先出版中华民国小学语文课本以打开局面,以致“开业之后,各省函电纷驰,门前顾客坐索,供不应求,竭力应付,基础于是乎立”。据此可知,中华书局的发展(     
A.推动教育事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B.顺应了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启蒙潮流
C.利用特殊外部环境带来的短暂契机D.得益于一些政治束缚和障碍被扫除
6 . 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一词所表达的概念,从清末到民初,经历了“约指华夏~汉族”到“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     
A.现代民族国家已经最终形成B.民族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完成
C.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表征D.56个民族是一家观念已深入人心
7 . 南北议和时,孙中山决定让位于袁世凯,遭到部分激进派革命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袁世凯其人,他日必将由“大总统”进而为“大皇帝”,复辟帝制。但是,终究还是孙中山说得对:“覆之自易。”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A.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B.辛亥革命后专制主义仍阴魂不散
C.袁世凯未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D.激进派革命党人看清了袁的本质
2023-11-24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下列选项最能从政治结构转型角度说明近代史自“辛亥革命开始”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推翻了清王朝反动封建统治
C.开始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D.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9 . 在美国留学期间,19岁的宋庆龄(1893—1981年)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盛赞它“已给中国带来了自由和平等,通向博爱之路的任务可能就落在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国家身上”。这一“伟大的事件”(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推动了国民革命兴起D.证明了立宪道路不通
2023-11-12更新 | 385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