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 道试题
1 . 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该事件(       
A.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使得列强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 . 清末十年,新政、立宪与革命三种社会运动,分别体现出“变事”、“变法”和“旧邦新造”的三级定位层次。终清之际革命运动的最后收功,对于新政和立宪运动来说,是“三国归晋”;对于清末所有社会政治运动来说,是“万流归宗”。该“革命运动”(     
A.使清末社会政治运动主张趋同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D.引领了清末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潮流
2023-06-28更新 | 388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没有(     
A.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制定民主宪法
C.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D.废除封建帝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道:“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这里的“失败了”是指辛亥革命(     
A.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B.未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造成了政局动荡不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自辛亥革命以后,对于中国在政府变更之后如何保持国家“同一性”的探讨,已经从历史上的“正统”的承续规范转化为近代欧洲列强主导的国际法。而作为整体认同对象的“中华”或“中国”概念逐渐脱离了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语境,逐渐“获得了带有现代性因素的历史文化共同体与国家政治体符号性质的客观内涵”。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有利于中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B.增强了中国国家主权观念
C.催化了中国多元一体民族的形成D.强化了中国对列强的依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曾说,辛亥之后,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批判的。三皇五帝、儒教、佛教、家庭、婚姻,没有一样能逃过刨根问底式的批判与质疑。其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B.推动了思想解放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推翻了清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为作者观点提供最主要依据的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C.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时所拟的各幕标题。该剧反映的主题是(     
A.思想启蒙B.民主共和C.救亡图存D.实业救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如下表文本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件的评论。此事件(     
评论一: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同时并举。
评论二:结束了“朝代国家”的中国传统政治形态,带来了国家政治结构千年未有之大变动。
A.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B.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共和政体D.洗雪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初《革命方略》中说:“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中提到的“革命”(       
A.已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B.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
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发生质变D.推动了中国政治结构近代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