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写道,(辛亥)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第二天起来,到了尼姑庵去革命,才知道假洋鬼子已经来过了,把像样的东西“革命”去了。小说的这些情节反映了
A.中国社会环境不适合民主革命B.三民主义没有顾及农民利益
C.辛亥革命没有充分的发动农民D.农民阶级积极参加民主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张海鹏曾说到:“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立宪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共和国的执政者只能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这是辛亥革命留给后人最大的遗产。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该学者肯定辛亥革命的视角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
C.形成了中国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D.扫除了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1年,清朝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理藩10个部。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的官制设置基本也是这样的架构。这说明(     
A.清政府为近代行政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中华民国建立徒有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变化
C.清末新政已经从根本上触动封建专制体制
D.中华民国政府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新的建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以下材料可以看出几位学者都认为辛亥革命
观点出处
辛亥革命开创的政治、经济生活新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得以产生发育的社会条件。郑艳凤《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初步传播,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吴建红《不同视角下辛亥革命史教育价值刍议》
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和培养了干部,教育和锻炼了群众。卢淦明、李俊宏《浅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贡献》
A.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B.与社会主义道路前后相继
C.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D.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
5 . 辛亥革命后,民众,尤其是农民,并没有翻身解放的欢愉,反而徒增强制剪辫的担忧和纷扰,皇帝没了, 就没有王法的逻辑,在底层社会广泛流行。这表明辛亥革命(     
A.扫除陋习成效初显B.缺乏土地革命纲领
C.预期目标并未实现D.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022-0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革命应该有的样子。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没有突破原有的政治体制B.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C.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D.面临的形势严峻
2022-01-0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提到: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尽管以后的历史实际上常常名不副实,“民国”并不真正属于人民。但是,至少在理论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充分享有各种自由和权利,而国家的统治者却成为人民的“公仆”。材料讲述哪一事件的历史影响
A.二次革命B.辛亥革命C.护国运动D.戊戌变法
2021-12-3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武昌起义半年后,全国报纸由10年前的100多种,陡增近500种,总销数4200万份,这些报刊中,政党和政治集团性质的报刊占主流,报刊可自由发表政见,内容大多是“主义”之争,是各政党不同政见主张辩论、相互攻讦的工具。这种状况的出现反映出
A.辛亥革命推动了政治近代化B.人民大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政治理念
C.中国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D.知识分子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
2021-11-23更新 | 70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均为中华民国的国旗。从下面的变化中可知当时的中国革命
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
采用,代表内地十八省)
五色旗(1912年采用,代表
五族共和、五行、五德等)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5年采用,代表光明磊落、
坦白公正、三民主义、民主自由)
A.以反清排满为主要革命目标B.思想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特征逐渐明显D.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上层士人恽毓鼎感怀清王朝覆亡之哀,心痛不已,常哀叹“国竞亡矣”,感到“悲愤交并”;举人刘大鹏1913年时仍拒绝承认民国,并以大清臣民自谓。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未能实现
C.士人普遍反对民国政权D.保守思想仍然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