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称:“(农历辛亥年)在共和名义下发生的争夺权力的事件,只要夺得权力的人仍旧表示拥护共和,哪怕他有残杀革命分子的血债,也没有人去追究他。”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组织尚未建立B.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妥协策略行之有效
2022-12-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2-2023年高一12月月考(选科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
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2022-11-25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孙中山说:“欧美现在的民权政府,不能完全仿效,他们的政府已经成了旧机器,我们要另外造出一架新机器,才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为此,他在创立民国时(     
A.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B.推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以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D.规定主权属于共和国总统
2023-04-11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昌江县首都师大附属昌江矿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提出:“看一场革命的成败与否,关键是要看这一场革命与其物件关系的变化。如果革命战胜了她的物件,她便胜利无疑;如果革命被她的物件所打倒,她便失败而无疑。以此观点为依据可以说明(     
A.义和团运动不具有反帝性质B.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并不是成功的运动D.国民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2022-10-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应该说,在民主革命形势高涨的背景下,立宪派出来表示赞成,这对于安定局势,对于革命以后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但如果说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主要是立宪派的作用,就和事实背离太远。材料认为,立宪派对革命的作用是(     
A.附和革命,助其发展B.投机革命,伺机破坏
C.曲意逢迎,分化阵营D.积极决策,引领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民国初年,民众对国会选举颇为冷漠,还有些人“不知选举为何事,选举为何用,唯觉选举榜上有其大名,恰如旧日之金榜题名而已”。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科举考试仍在延续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政党政治运作成熟D.民众民主意识觉醒
8 . 针对这一事件,《英国画报》以《西方文明正在锤打束缚中国的锁链》为题予以报道,介绍了从汉口乘“江水”号轮船逃往上海的难民的情况,而《泰晤士报》明确报道:“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府的起义……不是针对外国人的。相反,各方都尽力和外国修好。”据此推知,该历史事件(     
A.满足了农民均分土地的愿望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D.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2-09-26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主张取消农历纪年,政行公历纪元,他在1912年2月20日的《临时大总统布告》中声明:“现在共和政体业已成立,自应改用阳历,以示大同。”这一改革(     
A.表明孙中山对农业缺乏关注B.反映出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说明民国初年习俗严重西化D.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2022-09-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后,中国男子的日常服装既有传统的长袍、马褂,也有新式中山装与西服。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社会生活逐渐近代化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国人普遍接受西方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