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初,英国记者丁格尔撰文说“这场就像野火一样的革命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它借用了民主西方的政治呼声,在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心地区,用共和政府装点了自己,但它却源于一个民族在满族统治以来近三百年的不受羁束的传统情结”。这场革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宣告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2 . 从戊戌维新起,相当一些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就是寻求根本性的整体变革。变法期间百政并举以图迅速破旧立新,正体现了这种急迫心态。而维新不成反致政变,是一个重要转折。这一转折造成的长远政治后果是(     
A.民主革命的方向发生了改变B.向西方学习的目标有所变化
C.清朝覆灭和千年帝制的终结D.民主科学逐渐成为时人共识
3 . 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否定了孙中山、黄兴的“二次革命”,但并没有否定辛亥革命。他在布的对黄兴等革命党人进行处分与处罚的命令中说:“查黄兴亡命鼓吹,本以改良政治为名乃凶狡性成,竞于已经统一之国家,甘心分裂。”据此可知,当时(     
A.革命党势力强大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C.国家统一是主流D.袁世凯支持民主共和制
4 . 在1911年冬《职官录》所载的1478名州县官中,两年前即任州县官者占52.8%,两年间仍在原州县任职、职位未变者也达到47.9%。而在1913年冬《职员录》收录的556名县知事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3.9%和1.6%。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冲击
C.科举制度的废除D.西方列强的侵略
5 . 辛亥革命后,曾任护国军第一梯团长的刘云峰说:“尔时云南将,均系辛亥革命旧人,自袁氏之筹安会起,莫不义愤填胸,与推翻满清精神是一致的。各将领时常集议,咸欲举兵讨此叛逆”。因此,当袁世凯一宣布称帝,云南就首举义旗。这折射出当时(     
A.护国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B.复辟帝制违背了时代潮流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D.云南具有民主革命的传统,
2022-12-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从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到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全国约有312个“党”“会”之类的政治性团体,这些团体多以“拥护共和”“建设共和”“促进共和”“巩固民国基础”为目标,平均每28个党共用一个主张。由此可知,此时期中国(     
A.政党政治走向成熟B.袁世凯政权被孤立
C.共和思想得到弘扬D.民众参政热情提高
7 . 武昌起义之后,士绅、商会在各革命政权中都占有不少重要职位。湖北广济的农民成立了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政党——农林党。妇女们也成立了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党团组织。这表明,辛亥革命(     
A.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B.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C.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D.建立了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8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9 . 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称:“(农历辛亥年)在共和名义下发生的争夺权力的事件,只要夺得权力的人仍旧表示拥护共和,哪怕他有残杀革命分子的血债,也没有人去追究他。”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组织尚未建立B.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妥协策略行之有效
2022-12-0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2-2023年高一12月月考(选科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
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2022-11-25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