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为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中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除继续经办军事工业外,还着手兴办航运、纺织、矿冶、电讯等民用企业。这些民用企业没有采取军工企业那样的官办形式,而是面向社会招集商股,由官派督办“总其大纲,察其利病”,“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当时国内除广东有零星几家纯民办的小工厂外,民间几乎无人敢投资近代工业企业。在洋务派“官为扶持”之下,民间人士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新政的主持们求强求富的梦破灭了。

——整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是以拥立新皇帝为目的,而是推倒任何皇帝。辛亥革命结束了几千年习惯了的对皇帝、宰相、大臣的顶礼膜拜。从此以后,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是辛亥革命开启的。毫不夸张地说,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拉开了序幕。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1)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具有“早期现代化”的特征,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指出洋务派“求强求富”梦破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为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打开了闸门”的。
2024-01-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首先,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这些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其次,辛亥革命的目的和方向是推倒封建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判定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的基本依据。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要求资产阶级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代言人。如果要求革命的领导人都是资本家,那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也找不到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克伦威尔、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庇尔,乃至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的克伦斯基,他们哪一个人是资本家呢?

——摘编自张海鹏《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者认定“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双重使命。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发生后,孙中山回顾与反思辛亥革命之成败、其思想观念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他认为辛亥革命已经达到了铲除专制、确立共和的目的。后期,他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大皇帝、但是没有肃清由清廷遗留的武人、官僚、政客转变而来的无数小皇帝,广大民众也没有养成自主治理国家的能力,民主政府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扫除专制、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不彻底、不成功的。这种认识对晚年孙中山再次举起武装革命的旗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动雪莲、邱捷《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抗战时期是中国民族主义最为高涨的时期,国共两党都从辛亥革命中汲取理论养分,宣扬各自的抗战理念。国民党认为应吸取辛亥革命的教训,主张“中国的革命必须以三民主义为领导”“革命决不能中途妥协”,并将辛亥革命作为激励国人抗战到底的精神来源。中共清醒地认识到国民党政权存在着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不确定性,通过对辛亥革命教训的总结,强调发动民众、将革命进行到底,呼吁加强国共团结,坚持抗战到底。

——摘编自夏卫东《政治符号:辛亥革命与近代国共关系》


(1)概括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指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辛亥革命认识上的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评价,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即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全民革命,前两种观点是主流观点,也是传统观点,它受到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的


影响。全民革命则是台湾学者提出的观点。

——摘编自孟国祥《辛亥革命解读的新视角》

材料二   事实上,革命的发生和革命的结果从较长时段来观察,其如何演进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评价一场革命也不能仅仅从当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孤立的判断,而是要以更开阔的视野,跨越历史时空,从更长的历史进程来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跳出成功或失败的二元论调,应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形势和世界历史进程去理解辛亥革命的价值,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反侵略、求民主、近代化的进程中来评估这场革命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时空观念,将辛亥革命置于具体的时空语境下进行考察,建构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建立对这场革命结果的科学评价。

——摘编自马维林《时空观念在辛亥革命评价中的运用》


(1)你认为辛亥革命属于什么性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时空观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