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2 . 辛亥革命。

探究一:掌握革命的重大史实

(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A.同盟会B.兴中会C.国民党D.革命党

(2)下面所示是某个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该同学记录的历史事件(     
时间:1911年
主力: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
A.响应了黄花岗起义B.推翻了南京临时政府
C.推动了同盟会的成立D.重创了清朝的统治

(3)“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集中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近代民主国家。为此,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B.“明定国是”诏书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后,很快护国运动便取消了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仅仅维持了十二天就被迫逃亡。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B.资产阶级无法领导民主革命
C.各派政治力量不断分化重组D.军阀割据使共和制名存实亡

探究二了解革命思想的内涵

(5)请将下列孙中山革命思想按照表格配对。
主张:A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B核定地价涨价归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内涵:A民权   B民生   C民族
革命纲领具体主张革命内涵
创立民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探究三解读分析革命的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

——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材料三   

材料四   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五   民国二年(1913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戴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戴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芳等《戴季陶传》

材料六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贵,不变更其条件。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节选(1912.1)

(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综合探究一--探究三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
2024-04-17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张謇曾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材料二   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东方杂志》(1913年)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不仅是润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摘编自《鲁迅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现“潮流万派,毕趋共和”的原因。
(2)提取材料二的信息,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影响的理解。
4 . 近代以来社会不断变革

19111230日,上海《民立报》报道:“南京紧要电报。本日在宁(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者十七省。”“各省代表共四十五人,每省投一票,孙文得十六票,当选为民国大总统。”

(1)有人说“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伟大政党。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相关政策文件及部分内容。

序号文件政策内容(部分)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
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
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中共相关政策进行简单解释。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一身“国防绿”、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皮尔卡丹、耐克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放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绵纶、复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旗袍开始走向世界,中国服装在全球受到瞩目和尊重。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编著《中国服饰史》等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39月,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浙江省省会杭州举行,开幕式分为三个篇章:“国风雅韵”“钱塘潮涌”和“携手同行”3个篇章,展示了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终点拱宸桥、丝绸之路的传承、华丽的汉服舞蹈、传统乐器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4)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两则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是某校历史老师读《中国通史》所做的一段读书笔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文景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不同,17世纪兴起的……盛世所面对的局势,已经与中国传统的任何一个王朝相异其趣。虽然……王朝最终较好地解决了周边民族问题,也与历史上其他入主中原的王朝一样最终接受了中原文化,但他面对的却是一个全球史到来的时代。无论……王朝如何规避这个世界,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为扩张市场和掠夺资源的需要,都会无情地把这艘古老的航船推进波涛汹涌的无边海洋。


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读书笔记中省略的盛世和王朝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王朝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据,论之成理,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3-10-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方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辨析历史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1)列举在列强“冲击”下,近代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两例。
(2)列举 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初,“将古老的中国改造成近代民族国家”的重要史实两例。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造成两国礼单差异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视角(动机与后果、主观与客观等),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09-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1)
7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比如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阶级基础,缺乏明确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合理的制度建构等⋯⋯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一场有主义指导、有政党领导、有阶级基础、有制度建构的革命运动,它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与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提示:从主义指导、政党领导、阶级基础、制度建构等角度举例进行说明)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转型下面材料是高三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所搜集的史料。

【总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PART1被动开放

PART2经济起步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PART3政体变革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PART4思想解放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根据研究主题,请你补充与被动开放有关的四件历史事件。
(2)对于经济起步阶段而言,结合所学,分析经济起步苦难的原因。
(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结合所学与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这个史实能否为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5)四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完成后,老师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时你身为老师,请为他们问题研究提出两条建议。(可从史料类型、研究角度等方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评价,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即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全民革命,前两种观点是主流观点,也是传统观点,它受到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的


影响。全民革命则是台湾学者提出的观点。

——摘编自孟国祥《辛亥革命解读的新视角》

材料二   事实上,革命的发生和革命的结果从较长时段来观察,其如何演进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评价一场革命也不能仅仅从当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孤立的判断,而是要以更开阔的视野,跨越历史时空,从更长的历史进程来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跳出成功或失败的二元论调,应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形势和世界历史进程去理解辛亥革命的价值,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反侵略、求民主、近代化的进程中来评估这场革命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时空观念,将辛亥革命置于具体的时空语境下进行考察,建构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建立对这场革命结果的科学评价。

——摘编自马维林《时空观念在辛亥革命评价中的运用》


(1)你认为辛亥革命属于什么性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时空观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近代以来,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始终没有屈服、没有放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年变局,启程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救国救民之路。农民阶级尝试过“天国梦”、地主阶级尝试过“富强梦”、资产阶级尝试过“立宪梦”,遗憾的是这些梦想都破灭了。破灭的原因,除了时代的因素外,更在于其自身的阶级因素。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有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未尝深植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狭义的民族主义,对民权未尝关心。其次是没有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各方力量口头上讲法治,但行动上却习惯用枪杆子解决矛盾。也有客观的原因,民国未能开发其生产力致富;宪政的推广碰到人才不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值得后人深刻反思的问题。

——摘编自《宋教仁集》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救国救民方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启程救国救民之路”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良政治之建设”缺失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后世良好政治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