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任鸿隽(1886—1961),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过程中,任鸿隽认识到科学与国运的密切关系,辛亥革命后由“暴力革命”的追随、实践者转变为“科学救国”的倡导者。他坚持认为,科学家的职责不是身与社会政治,而是力行科学研究;“科学是立国的根本”并一再倡议将发展科学作为重要的国策。1915年,他与同仁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并创办《科学》月刊;1925年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专任秘书,在其努力下,该基金资助科学机构和大专院校,还派遣有志青年出国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学事业,他征得科学社同意,将科学社所有的设备等捐给了国家。

——摘编自侯春燕《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任鸿隽“科学救国”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任鸿隽“科学救国”实践的贡献。
2024-02-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2 . 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一词所表达的概念,从清末到民初,经历了“约指华夏~汉族”到“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     
A.现代民族国家已经最终形成B.民族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完成
C.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表征D.56个民族是一家观念已深入人心
3 . 民国初年,蒙古各部分裂活动此起彼伏。面对此危局,孙中山多次宣讲和传播“五族共和”的主张;北洋政府也先后颁布《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劝谕蒙藏令》等法令,承认蒙古王公原有的自治权。这些做法(     
A.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消除了我国北部边疆危机
C.从根本上阻止了蒙古的分裂活动D.确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23-01-04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1911年冬《职官录》所载的1478名州县官中,两年前即任州县官者占52.8%,两年间仍在原州县任职、职位未变者也达到47.9%。而在1913年冬《职员录》收录的556名县知事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3.9%和1.6%。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末新政的影响B.辛亥革命的冲击
C.科举制度的废除D.西方列强的侵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辛亥革命后,曾任护国军第一梯团长的刘云峰说:“尔时云南将,均系辛亥革命旧人,自袁氏之筹安会起,莫不义愤填胸,与推翻满清精神是一致的。各将领时常集议,咸欲举兵讨此叛逆”。因此,当袁世凯一宣布称帝,云南就首举义旗。这折射出当时(     
A.护国运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B.复辟帝制违背了时代潮流
C.民众普遍接受民主共和观念D.云南具有民主革命的传统,
2022-12-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鼎尖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狭义上说,辛亥革命自191241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起,即已笼罩了失败的阴影,但它却未感到这种危机的紧迫。同一天,孙中山急切地宣布:“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1913年初,孙中山更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的胜利所鼓舞,说:“今欲巩固本党基础,以巩固中华民国基础,较之革命之事甚易。”但到了1913年底,孙中山痛苦地认为“独夫政治现又得逞,其压迫较之当初的满清,更加令人无法忍受”。

——摘编自李侃、陈东林《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材料二       19226月,中共中央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肯定了辛亥革命,认为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评价辛亥革命。

——摘编自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话语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解释孙中山宣布“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分析1913年底,孙中山对辛亥革命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用关键词指出中共中央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角度,结合所学,分析上述认识形成的时代背景。
2022-12-20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七)(11页)
7 . 武昌起义之后,士绅、商会在各革命政权中都占有不少重要职位。湖北广济的农民成立了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政党——农林党。妇女们也成立了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等党团组织。这表明,辛亥革命(     
A.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B.推动了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C.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D.建立了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8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这些旧东西是由两部分合成的,一部分是中国自己的半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另一部分是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而以后者为盟主。所有这些,都是坏东西,都是应该彻底破坏的。中国社会的新旧斗争,就是人民大众(各革命阶级)的新势力和帝国主义及封建阶级的旧势力之间的斗争。这种新旧斗争,即是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这种斗争的时间,从鸦片战争算起,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从辛亥革命算起,也有了差不多三十年了。

——引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根据材料,围绕“新的政治力量”的革命斗争(整体或局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1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2年2月14日,革命派占绝对优势的临时参议院就建都地点进行表决,开票时计得28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其决议称:“前经各省代表指定临时政府地点于南京者,因当时大江以北尚在清军范围内。今情势既异,自应因时制宜,定政府地点于北京。”决议中“今情势既异”指(     
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革命派内部分裂非常严重
C.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结束D.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
2022-11-25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