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7 道试题

2 . 地方自治为民国之础石

1916年7月17日,孙中山在上海张园发表政见演说,载于翌日上海《民国日报》第三版。以下是该演说的部分摘录:

(1)材料中提到的“法兰西人民之血战“和”美利坚血战七年“分别指的是什么重大事件?

(2)结合材料,归纳孙中山的主要政治思想。

(3)你如何理解当时孙中山的这一演说?

3 .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概况
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客观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概况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________
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代表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等

2022-09-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十一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4 . 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的代表人物,被称为“状元实业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海门人。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读书—出仕—报效国家”思想。同治七年(1868年)进入科场考试,第二年中秀才,受开封知府孙云锦和淮军将领吴长庆赏识,先后被招致入幕。后又得光绪帝老师翁同雠的青睐,中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状元。早年的幕客生涯,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1895年他毅然投身实业,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实业救国”。
——《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在张謇的思想体系中,将棉和铁并重,大力提倡发展民族棉铁业,称这种思想为“棉铁主义”。棉铁业,就概念而言,棉主要是指棉花、棉田、棉种,也指棉纺业;铁业主要是指轮轨机械枪炮之制造。他曾说过:“现时吾人所用之棉铁,皆来自外洋……棉铁为国家基本工商业,十年前,以国人留心者鲜,謇与前农商次长刘垣讨论有关曾著《棉铁世界》一书,冀唤起国民之注意。”
——《广东社会科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张謇“棉铁主义”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胡适这样评价张誊“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凤凰网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的观点。
2016-11-2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潍坊市高三下期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5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1903年、1929年国内画报刊载的夫妻合照漫画。这(     

                 图1                         图2
A.彰显新式服装引起习俗变化B.体现出社会阶级观念淡化
C.说明了传统的观念有所松动D.反映了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2024-03-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双语学校2024届高三1月学科素养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6 .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
A.晚清政府B.袁世凯政府C.孙中山政府D.蒋介石政府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前期上海地区的社会流行语汇。

类别社会流行语汇
商行文化鞠躬、英蚨、领事厅、买办、十里洋场、酒楼、影院等
饮食习惯番菜、洋餐、自来水等
服饰爱斯头、高丽布、旗装、香水、一字襟坎肩等
用品用具自由车、洋车、轮船、自鸣钟、电线、电报、德律风(电话)等
娱乐活动马戏、影戏、赛车、赛马、跑狗等

——摘编自陶垠霖《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考历史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

凡作一书,必先问吾书将以供何等人之读,然后其书乃如隰之有畔,不致泛滥失归,且能针对读者以发生相当之效果。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今日之史,其读者为何许人耶?既以民治主义立国,人人皆以国民一分子之资格立于国中,又以人类一分子之资格立于世界,共感于过去的智识之万不可缺,然后史之需求生焉。质言之,今日所需之史,则“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而已。……夫如此,则史之目的乃为社会一般人而作,非为某权力阶级或某智识阶级而作,昭昭然也。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年)

(1)分析指出梁启超为何提出上述“历史研究法”?
(2)梁启超的“历史研究法”体现怎样的唯物史观?并简要说明。
2024-06-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塑造新国民的文化救亡运动。该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A.主张君主立宪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倡导国共合作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4-05-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该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
A.共和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
C.人民群众的智识有待提高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