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荫杭(1878—1945),近代革命党人、法学家。189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从事反清爱国活动,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1902年毕业后被派往南洋公学译书馆译书,次年组织无锡理化研究会,并担任上海《苏报》报社编辑,兼职教师。1905年在无锡公开鼓吹民主革命,遭到清廷通缉。后潜逃日本,入早稻田大学专研法律,获法学学士学位后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律。1910年回国后,赴上海《申报》馆担任编辑并从事律师事务,发起成立上海律师公会,立志“以法治国”。辛亥革命后,先后出任江苏、浙江、京师等地高等审判厅厅长和高等检察长等职。任职期间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拒绝欢迎任职军阀、判处浙江督军的恶霸亲戚死刑、因津浦铁路管理局租车购车舞弊案扣押交通总长许世英。1919年辞职后回到无锡,1920年移居上海,被《申报》报社聘为副编辑长,并重操律师旧业。

——摘编自梁景明《杨绛之父杨荫杭:京师检察厅检察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荫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杨荫杭的主要活动。
2024-05-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6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时,提出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改正协定关税制,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清偿铁路借款,完全收回管理权,废除各种不平等条约。1923年,中共三大针对废约的政治问题再次提出建立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主张“以工人、农人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编自李斌《中共早期废约反帝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1917年,北洋政府提出了废止《辛丑条约》的要求,并且提出“请允许稍微加点关税,缓解一下庚子赔款或延长些时间”。19195月,面对列强的压力,北京政府通电各省,提出“如果列强不同意废约,只能保留签字”的主张。1928年,南京政府宣布废止旧约,重订新约,但由于列强的阻挠,新约只实现了中国关税自主目标,包括航行权在内的其他特权并未取消。全面抗战爆发前,收回航行权的谈判根本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

——摘编自唐霞《民国时期废约运动及其政治分析》

材料三   1927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波特向众院提交一份议案,要求总统适时地与能够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发言的政府代表进行谈判,以修订现行中美条约中有关治外快权和协定关税的条款,以便将中美关系置于“完全平等基础上”。波特在议案中要求美国政府不得参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联合行动,要求“美国与中国谈判签订新的条约,以代替以往中美间不平等条约”。但同时,美国务即凯洛格发表宣言表示,“美国期望得到最惠国待信,期望不致在关税或他种课税上不利于美国及其公民,不致因别国得到特权而受到差别待遇”。

——摘编自仇华飞《美国与中国关税自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近代中国废约问题上的主张。
(2)期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外交委员会主席波特、国务卿凯洛格在应对近代中国废约问题上的立场。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民国政府、美国在近代中国废约问题上的做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起事,清廷官兵不能阻挡,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号召乡人组织湘军,湘军的营制、训练全由曾、左等人自己规划操作,粮饷也自己筹办。李鸿章招募编练淮军,淮军将领在作战行军时期,由清廷以地方封疆大吏的名位,有动员当地资源的权力。

湘军与淮军系统的督抚,运用不在政府正常税收之内的财源,启动了自强运动的建设;同时,这一系统的“名臣”,扩大自己的地盘和手中握有的权力。

平定太平天国后,湘军、淮军将领纷纷出任东南督抚,彼此呼应,宛然一方诸侯。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东南督抚竞能联省自保,不受朝廷指挥。

由淮军发展而来的袁世凯,以直隶总督身份扩大军队,编成北洋六镇,同时配合以天津为中心的各种实业和农场,手上掌握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实力。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将领冯国璋、段祺瑞,在外为督军巡察使,在京争夺元首位置,北洋一系,在各省都有分支,各自不断扩充军队。第二代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分别盘踞华北、华中,同样是依靠武力盗窃国柄。

——摘选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概括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