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运转,曾擅自向外借款。1912年12月,北京政府照会驻华各使,强调外债必须经过财政总长签押,如未经财政总长签押者,中国政府概不承认。北京政府此举意在(     
A.挽救国家主权B.防止内外勾结C.抑制地方势力D.规范借款程序
2 . 下图为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一书的第十章目录。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第三个子目标题的是(     
第十章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初期
(一)政党的产生与演化
(二)内阁更迭与政党的关系
(三)?
(四)讨袁军的失败
A.约法的改造B.帝制运动的演进
C.宋案及大借款风潮D.和议经过与清帝退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2年,南京参议院曾规定全国常规武装的编制为50个师,每师1万人。但到1919年,调查公布的结果,军队人数已逾150万,比之实际人数,这还不过是一个缩小了的数目。这一状况(     
A.满足了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B.反映了军阀势力的恶性膨胀
C.加速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D.表明了西方对华政策的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世纪20年代,南方军阀热衷于打起“自治”旗号,如湖南督军谭延闿提出“湘人治湘”,四川督军熊克武号召“川人自主”,广东陈炯明则表示“粤人自治”。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地方割据寻求法理依据B.北洋政府统治基本瓦解
C.政治宣传推动全国统一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国初期的“府院之争”,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机构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矛盾冲突,在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是一种常态。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这里的“特殊原因”主要是指(     
A.古代帝王权力观念根深蒂固B.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C.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D.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
6 . 起义门为今武昌古城幸存的唯一一座城门,清朝时称为“中门”,武昌起义后改为现名。1913年,段祺瑞任湖北都督时直接改回原名,翌年接任的段芝贵更是拆毁城楼。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武昌成为南北势力争夺重点B.民主共和之路任重道远
C.北洋军阀干政问题日益突出D.革命遗址保护意识缺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