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化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人才观所反映的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最主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时期党和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国图志》的主要思想及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贡献。
2023-09-16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指出“皇帝被打倒”的历史事件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对孔子保持尊敬,既是礼敬中华文化、重建人民精神家园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心愿的具体表现,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二: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决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孔子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国也如此。

——伏尔泰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二十世纪开始,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当地时间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

——新华社伦敦2015年10月22日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伏尔泰为什么极力推崇孔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孔子是如何被作为“敲门砖”而使用的?新文化运动彻底打倒了孔子的偶像形象,这场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