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样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为文学革命扫除障碍
C.弘扬西方民主科学精神D.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023-11-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翻译事业历史悠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如表所示:

中国翻译事业概况(部分)

阶段

概况

先秦到宋

夏、商时,翻译以口头翻译为主,主要服务于宫廷,用于对外交流。东汉出现了有文本的笔译。北魏设立了专门掌管翻译事务的“通事”,以适应民族交流及中外交流的需要

明清时期

徐光启和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泰西水法》(6卷)、《测量法义》等,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医学等十几个自然科学学科领域

近代中国

大批知识分子是翻译主力,集体创作和个人创作并存,从太平天国、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翻译范围由单纯的技术翻译到自然科学理论,进而到社会科学理论,从文学作品到文学理论著作;翻译形式上,从单纯的翻译发展到译介

现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出现“四论”:“艺术创造性翻译论”“重神似不重形似论”“化境论”“整体论”。20世纪80年代后,翻译事业出现新繁荣

——摘编自潘玥《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等


选择材料中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翻译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6年,《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发文,指责新思想、新文化从西方输入,破坏了以儒家思想为是非的统一标准,造成“人心迷乱”“精神破产”。要结束这种混乱局面,只有以儒家思想加以“统整”,使西洋学说“溶于吾固有文明之中”。由此可见,杜亚泉对中西文化的主张(     
A.推动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B.体现反封建文化的革命精神
C.实质是“中体西用”论的再现D.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4 . 20世纪初期,陈独秀认为,民国以来的种种悲剧,缘于国人“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的思想观念。早在创办《安徽俗话报》时期,他就认为国势衰落、民族危机的根源在于国民的性格、心理和民族文化。据此可知他(     
A.希望重塑国民性B.重视文化的本土性
C.拥护民主与科学D.对旧道德彻底批判
2023-06-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据统计,在1918年以前的大约20年时间里,曾经发表过介绍和同情社会主义主张的文章的报刊不足30种:然而在1918-1922年间,此类报刊多达220余种,当时舆论界大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B.思想解放运动方向的转变
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大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2023-05-12更新 | 989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德先生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以说明(     

时间

正面评价

中性评价

负面评价

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

85次

63次

3次

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

224次

125次

58次

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

95次

180次

703次

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日益增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中共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
C.国人“盲目排外”情绪不断高涨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得不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为此发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保路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一二·九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