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该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借助自然科学宣传变法D.把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023-01-24更新 | 15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高安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2 . 陈独秀在《我之爱国主义》中把 “勤、俭、廉、洁、诚、信”等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爱国主义重要内容。他对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是肯定的,认为应当发扬下去。据此,陈独秀主张(     )
A.全面认同传统文化B.抵制西方文明侵蚀
C.全面推进教育改革D.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的研究》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三提及的两个时期“自由”的不同。
2022-09-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上述政治观点推动下的重大革命活动。
(3)上述主张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不断深入的思想历程,请将其特点在下面空格处补充完整。
2022-09-06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先后进入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期间他发现欧洲各国近代文学的根本改造均发轫于语言工具的改变,以俚语取代拉丁文,进而改造了各民族的文化。因此,他
A.主张以拼音符号取代汉字B.希望用欧美文化改造中国
C.成为倡导新文化的第一人D.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
2021-01-1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材料二   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何种学派,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材料三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综合三则材料,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影响。
(3)材料三中洋务运动的人才观反映了洋务运动哪一指导思想?这一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2020-12-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使孙中山从不遗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
8 .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2020-12-01更新 | 1795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魏源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概括材料二中张之洞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点
10 . 巴金在《家》中写道:“觉新和他的两个弟弟觉民、觉慧在成都商场附近的书店‘华洋书报流通处’差点就没有买到仅余一册的《新青年》。”该情节折射出
A.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文学革命B.成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C.新文化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