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部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时间基地基本情况
马尾船政旧址群1995以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厂旧址为依托,建有马江海战(中法战争重要海战)纪念馆、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和一号船坞遗址等景点,还有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
林祥谦烈士陵园1995是为纪念我国早期的工人运动领袖、“二七”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林祥谦烈士而建,建有林祥谦烈士雕塑、二七烈士纪念堂,林祥谦烈士墓等纪念建筑物
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1997在原建宁县革命纪念馆基础上改扩建,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包含《建宁革命斗争史》《建宁历史文物》《周恩来同志生平》三个专题陈列馆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

——据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整理

从表中任选一处,归纳其入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理由,并说明其入选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2·四川·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浙江籍早期共产人基本情况简表

姓名出生年份出身主要学习经历主要活动
邵力子1882平民阶层学堂(复旦公学),留日1919年创办《国民日报》,主编《觉悟》制刊,发文约950篇,大部分是论马克思主义
沈玄庐1883权贵阶层旅日1919年创办《星期评论》,李大钊、陈独秀、陈望道等发丈占全部文章的62.2%
陈望道1891平民阶层学堂(之江大学),留日(日本中央大学)任教浙江两级师范学堂,1920年主编《新青年》
沈雁冰1896贫寒阶层学堂(北京大学预科)商务印书馆任翻译
俞秀松1899贫寒阶层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旅苏1919年创办《浙江新潮》
施存统1899贫寒阶层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旅日《新青年》《觉悟》《星期评论》均有文章
沈泽民1900贫寒阶层学堂(工程专门学习),留日(东京帝国大学)《觉悟》副刊发表文章多篇

——据刘训华《学业、革命与前程》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浙江籍早期共产党人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浙江相早期共产党人投身教育文化活动的原因。
2022-02-23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13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