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时,北京学生向民众分发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写道:“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此宣言内容(     
①体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   ②表明工人阶级已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③有利于推动民众思想的觉醒   ④揭示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0更新 | 6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20年,陈独秀作了《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演讲,指出五四运动与以往爱国运动的区别在于“直接行动”和“牺牲的精神”,前者是指“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后者是指“牺牲大而结果小”的青年精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直接行动”从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得到印证
②“牺牲的精神”可以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五四运动看出
③陈独秀看到了五四运动所蕴含的民众的伟大力量
④演讲发挥了宣传动员作用,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1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2-12-0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红色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了一系列具有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精神谱系,为党带领人民指引方向。


A.五四精神   B.特区精神   C.长征精神   D.西柏坡精神   E.抗美援朝精神
F.建党精神   G.延安精神   H.探月精神   I.遵义会议精神   J.“两弹一星”精神
(1)请将材料一地图中的数字位置与上述有关精神的产生地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情况(一大至七大)

会议时间地点介绍
一大1921上海
嘉兴
建党;通过党纲、宣言;强调与第三国际的联系。
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大1923广州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1925上海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1927武汉批评了陈独秀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革命武装未能作出回答。
六大1928莫斯科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革命性质问题,提出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数据库


(2)依据材料二所给出的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11-23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4年7月到1926年9月,广州农民动讲习所共开办六届,开设了包括《三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简史》《农民运动之理论》《中国农业情形及改良方法》《中国工人运动及工人状况》等20多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三民主义对革命的指导作用B.推动农村革命形势高涨支持了国民革命
C.标志着土地革命时期新道路的开辟D.反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南方广泛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2年陈独秀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人)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此宣言(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B.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2022-09-07更新 | 313次组卷 | 34卷引用:北京市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陈望道是中国第一位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译者。如表是《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相关信息,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陈望道回忆上海档案馆
上海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国家博物馆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中央档案馆
出版时间1920年4月1920年8月1920年9月1924年6月
相关情况在上海出版
未发现实物
封底有“出版”字样印有“再版”字样印有“第三版”字样

A.《宣言》中译本最早出版于1920年4月
B.20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传播
C.新文化运动推动全国印刷出版业不断发展
D.该中译本在当时中国的出版物中最受欢迎
2022-01-21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        ,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应填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
9 . 下列中国近现代思想主张,按照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应该是
①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   ②我们必须颠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③既款之后,则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④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
A.③①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④③D.④②③①
2019-1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对中俄或中苏的关系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有
A.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中共建党……帮助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一边倒”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原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B.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中共建党……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一边倒”粉碎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原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C.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帮助中共建党……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一边倒粉碎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原因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苏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D.俄侵占中国领土最多时期……与帝国主义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及惩办义和团…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帮助中共建党…帮助国共两党合作……帮助国共创办黄埔军校……中苏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战胜日本及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帮助中国实现初步工业化……中国一边倒粉碎美国为首的对中国的孤立政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了中国制定“对外”的“一条线”政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俄恢复正常化……二十一世纪初期中苏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2019-09-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