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早期共产党人面对革命形势,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要斩断其头脑,炸裂其心腹,主要是靠城市工人阶级最后的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     
A.努力争取合作抗日的领导地位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暴力革命
C.独立自主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D.积极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农村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将农民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关注农民切身利益,明确传播导向;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厚植传播根基;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充实传播队伍,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典范。该现象说明(     
A.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B.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
2022-12-29更新 | 278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列为1926年《北华捷报》(上海租界内英文报纸)投书人的言论交锋,这反映了当时(     

“把洋人拉到和不受保护的中国人一样的境地,对可怜的人民丝毫没有用处!”

——署名“Ajax”的读者,19261I27日《北华捷报》

“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才是正义和平等的象征……些压迫百姓的军阀并未骚扰享有特权地位的洋人。我以为,这将会使农民们更加憎恨洋人,而洋人显然是和这些军阀结为同盟的。

——署名“F.D.Z."读者的回应,1926124日《北华捷报》

A.反帝反军阀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租界居民积极支持北伐战争
C.农民成为当时革命战争的主力D.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力扩大
4 . 五四运动爆发后,日本报纸将运动称为“学生义和团”,并称这场运动是英美利用中国排日的手段。这种看法(     
A.从侧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B.表明日本与欧美国家的矛盾无法调和
C.是日本维护在华利益的必然结果D.说明五四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性质相同
5 .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B.改变了救亡图存运动的路径
C.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D.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6 .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收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020-11-21更新 | 438次组卷 | 50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文化的觉悟”和“社会的觉悟”分别是指
A.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俗的改造
B.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社会习俗的西化
C.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8 .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B.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
C.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D.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
9 .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0.7%,三大时占37.9%,到1926年11月已达60%。这反映出当时
A.中共已成国内的主要政党
B.国共合作的推动作用显著
C.中共强调本党的阶级属性
D.中共轻视发展农民的力量
10 . 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
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