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中国班,开启革命留学潮流。如表是1925~1926年中国班学生家庭统计情况,其反映出(     
城镇家庭数量(个)占比(%)农村家庭数量(个)占比(%)
工人79.7中小地主、富农4055.6
小商人811.1小手工业者34.2
职员22.8佃农56.9
资本家34.2无田户、教员45.6
合计2027.8合计5272.2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B.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C.近代革命对象的复杂性D.近代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2-07-12更新 | 1099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地主”开始成为农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农民革命的主要对象。会议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称,作为“帝国主义之工具”的广东大商买办阶级和“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还没有利害的冲突”,“广东的农民与地主之争斗,工人与大商买办阶级之争斗,小商人与军阀之争斗,都很明显”,在具体分析农民运动兴起的原因时更用“中国地主重组和军阀战争、官厅苛税及外货侵入之影响”一言以蔽之。《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制定了“结合中农,佃农,贫农,雇农以反对大地主”的政策。

——摘编自杨泰龙《革命与农民:中共对农民革命的认知演进与理论建构》

材料二   据相关文献统计,到1924年年底,广东全省有14个县成立了农会,入会农民有18万多人。到了1925年5月,广东省还成立了现代中国第一个省级农会,这个农会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农民运动达到高潮。到1926年,广东省的农民协会会员有62万多人。

——摘编自罗歆宏、刘建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革命理论。
3 . 下表是1918-1927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著作文本统计简表(单位: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类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早期主要经典中文译文著作海外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主要中文诠释本国内马克思列宁主义早期诠释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要文本

量数

15

87

42

17


A.马克思主义是主流思想B.马克思主义完成中国化历程
C.中外思想文化交流频繁D.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出路
2022-07-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妇女问题的部分文献统计。这反映出
1919年李达《女子解放论》
1921年陈独秀《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
1922年李大钊《现代的女权运动》
1922年中共“二大”《关于妇女问题的决议》
1920年—1923年陈望道《妇女评论》
1923年一1924年邓颖超《女星》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扩大B.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D.民主革命社会基础逐步扩大
5 . 据学者统计发现:20世纪初《新青年》杂志提及的重大事件中.频度最高、变化最大的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而十月革命发生的1917年,它的提及频度颇低,对十月革命的注重发生在1919年以后甚至20年代初。这表明
A.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世界形势B.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变
C.西方工业文明出现了严重的危机D.中国知识分子对俄国社会革命的认同
6 .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有关社会主义 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 有关计划经济 有关国民党历史 有关三民主义
32本 23本 23本 19本 8本 13本

据上表可知
A.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B.中共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
C.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D.马克思主义成为正统思想
2020-06-03更新 | 2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期末模块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从一个方面折射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浮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是一个地区性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西方东进之后的世界秩序重构,中国曾经试图继续维持旧秩序,但遭遇惨败。

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与晚清时期被迫进入国际秩序不同,这一次中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

——摘编自《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王建朗

材料二   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抗日战争前期,独力支撑抗战的中国为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竭力将中日问题国际化。

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7月,指示《中央日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对印度问题进行评论,呼吁双方妥协以促进战时盟国在远东的合作。

1943年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侵略战争打破了旧秩序,反侵略战争并不是要消极地维护旧秩序,而是要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在这一轮世界秩序的大变动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这一秩序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又有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组织(部分)统计


——据百度搜索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分析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构中,中国外交主动性的主要表现。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与20世纪初期世界秩序变化中的外交相比,二战期间中国外交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秩序中获得重要地位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的变化。
2020-02-06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维经斯基1920年来华时,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有所传播,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的领会还不深……通过维经斯基的宣传,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在维经斯基的带助下,这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到工人中去开展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了准备。

——何云庵等《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材料二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

单位:亿(旧卢布)

时间协议金额实际使用军事(含抗美援朝)经济
1950.2.14121212(12)
1951.2.112.359.869.86(9.86)
1951.4.103.43.43.4(3.4)
1951.9.12666(6)
1951.9.150.70.380.38
1952.11.910.3610.3610.36
1953.6.46.16.16.1

材料三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年3月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苏俄是如何帮助中国革命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同俄罗斯合作的意义。

2018-01-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30题系列 高三年级历史 大题易丢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湖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
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