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前)


材料二   中国先进分子之所以大张旗鼓传播马克思主义,正是看中了马克思主义能够彻底满足中国革命的需要。李大钊指出:“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远在法国的蔡和森致信毛泽东说:“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

——摘编自陈晨、徐方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前)”作出合理解释。
2023-08-0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学家总是将天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体现出整体的思维特征,如《史记》中关于天象、自然及其对人事影响的记述等均属于此类。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普遍注重历史的贯通意识,肯定历史的变易过程是一种盛衰之变,如《汉书》中的本纪、列传、志、表四种体例都具有贯通意识,其记述内容都是贯通古今的。典制体史书如杜佑的《通典》等,还植根于高度的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体现经世致用的史学价值特点。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史学家们不仅致力于追求史实之真,还将儒家圣人的是非作为史学道义的标准,如《左传》记事详尽,书法不计,《汉书》以“旁贯《五经》”为提述原则。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材料二: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8年中共六大将中国社会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困扰,但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大规模展开。中国社会史论战则由现实诉求引申到历史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与马克思主义所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是否一致。论战在1937年基本结束,经过论战,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到广泛认同。在此次论战中,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中国现实和历史问题的研究中。

——摘编自李娟《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大力宣传唯物史观,1949年10月创刊的《学习》杂志就是推动这个学习的重要刊物。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金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选集》以及其他有关的选集和单行本。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史学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何北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对“什么是史学理论”作了明确说明,他们指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学的理解都有其理论的方面,前者是历史理论,后者为史学理论”。

——摘编自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史学“出现了见深刻的变化”的表现。
2023-07-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青年》一方面,以民主和科学为文化倡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文化愚昧,进而反对尊孔复儒,抵制封建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另一方面,为普及文化、启迪民智,倡导白话文学,打破中国2 000多年文化为少数人垄断的状态,使长期被认为是“下等人”工具的白话文开始登堂入室。此外,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劳工群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群众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便开始组建群众组织,并首先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大量出现。这些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民众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向往新社会的创造和对旧社会的改造。总之,五四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中孕育,在反对巴黎和会的爱国运动中破土,是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互动的产物。同样,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转型,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进一步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摘编自马玲《五四运动的缘起、过程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不承认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在历史变革中的先导性,他就不可能是思想家了。一旦新的思想观念得到传播,相当多的人受到激励而引发社会运动,它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后果。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气勃勃的新青年,他们冲决了封建罗网,摆脱家庭亲长的束缚,到最新的学堂受教育,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热情奔放地投身到各种他们认为可以改造国家的运动中去。

——摘编自耿云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及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与历史变革运动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加以说明,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023-07-22更新 | 20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将用暴力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未讲到如何对待旧国家机器的问题。在总结1848年六月革命的教训中则提出了“打碎”的思想。通过1848年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看到,农民在大陆所有国家中还占着人口的多数,并且短时间也不会成为少数,所有争夺统治权的阶级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农民的态度。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并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做出了新估价。

——摘编自丁云本《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开始主导欧洲和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整个19世纪,社会主义政党发展迅速。政党、工会组织、报纸以及教育团体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奔走呼号。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

材料三 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宽广方向发展,已冲出了欧美地区,广泛渗入到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在这些地区,工人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与中国也发生了联系和交往。梁启超和孙中山还曾赴美英等国访问,考察了解当地的工运情况,开阔了眼界。孙中山从第二国际文献及活动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用社会主义理论充实、完善了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为中国革命争取到了第二国际的宝贵支持。在此期间,社会主义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的志士仁人和革命家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开始从一个新的高度考虑中国革命的问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48年欧洲革命浪潮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3-07-03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学史明理

材料一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

名称目标结果
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建立理想的“天国”1864年被清政府镇压
戊戌变法通过改革,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1898年,“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
【主题二】学史增信

材料二   194019日,毛泽东发表题为《新民主主义论》的讲话,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2)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对中国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加以分析,并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
【主题三】学史崇德

材料三   陈延年(1898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夏,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多次提出要掌握革命领导权,同妥协势力坚决斗争。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陈延年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

——摘编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陈延年》


(3)根据材料三,说明陈延年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主题四】学史力行

材料四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4)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就青年学生该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谈你的看法。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变

中共一大
1921年的中共一大党纲是一份兼具纲领与章程性质的文件,它确定了党的名称、性质,阐明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宣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指引党开始探索革命道路。

中共二大至六大
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中共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明确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三大至五大,没有制定新的党章,但是进行了部分的修订。修订中严格了入党手续,加强党的自身组织建设,重视党支部的作用,明确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928年,在革命低潮时期制定的六大党章,突出规定无条件服从共产国际的决议,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不足,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

中共七大
1945年的中共七大党章,是党在共产国际解散后第一次完全独立自主制定的党章,它增加了具有“前提与总则”身份的总纲。党章第一次确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特别强调了党的群众路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志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指导全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蒯正明《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章历史演变与党的发展》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章的演变历程。(要求:概括阶段特征,分析原因,解释意义;最后阐述总体认识)
2022-07-14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地主”开始成为农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农民革命的主要对象。会议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称,作为“帝国主义之工具”的广东大商买办阶级和“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还没有利害的冲突”,“广东的农民与地主之争斗,工人与大商买办阶级之争斗,小商人与军阀之争斗,都很明显”,在具体分析农民运动兴起的原因时更用“中国地主重组和军阀战争、官厅苛税及外货侵入之影响”一言以蔽之。《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制定了“结合中农,佃农,贫农,雇农以反对大地主”的政策。

——摘编自杨泰龙《革命与农民:中共对农民革命的认知演进与理论建构》

材料二   据相关文献统计,到1924年年底,广东全省有14个县成立了农会,入会农民有18万多人。到了1925年5月,广东省还成立了现代中国第一个省级农会,这个农会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农民运动达到高潮。到1926年,广东省的农民协会会员有62万多人。

——摘编自罗歆宏、刘建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革命理论。
8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来讲,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索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但还有许多我们没有看到的深层次的原因。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一场友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也因此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促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虽然过去一百多年了,但五四运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依然相当重要。

——摘编自乔孟涛、张爱《五四运动的于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解析》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5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55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实行总罢课。次日,学生联合会成立。

5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7日,五四运动迅速向各地扩展。上海在当日举行国民大会。天津、济南、太原、长沙、吉林、南京、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6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上海商人罢市,声援学生运动。南京、宁波、厦门、芜湖、苏州、常州镇江、无锡、扬州等地也陆续罢市。

628日,在全国群众和旅欧学生、工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中国共肯团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2-07-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束缚,实行民主政治。然而,哀世凯倒行逆施,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如何能够使得那个时代真正走出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不仅仅是推翻帝制,成为以陈独秀、鲁迅、胡适、吴虞等人为代表的那一代激进思想家们所思考的重心。他们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为旗帜,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材料二   “五四”以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少数几个,“五四”以后,这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五四”后一年中,新出版的刊物多达四百多种。191912月,《新青年》在《本志宣言》中提出了自己构制的新的社会蓝图。一些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巨变。历史大流,变幻莫测,惊涛拍岸,叫人寒心。中华民族猛然醒觉,愤而寻找重生的道途。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西方已经将这个新的世界强行推到了中国的面前。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内部的腐败和外来帝国主义的羞辱性掠夺,如同一对李生恶魔,给它带来了长时期的衰落。中国为了克服这对李生恶魔,推动社会进步,历经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1989年的百日维新、1912年的共和革命、1919年的思想革命和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它们加到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