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汉口、长沙、广州、济南等地,先后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分部,其主要工作是: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创办一批工人阅读的刊物。这一做法旨在(     
A.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B.巩固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C.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D.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024-05-20更新 | 46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和森(1895—1931),自幼目睹国家民族危难,抱着匡扶时难、救国救民的理想,同毛泽东等创建新民学会并推动其从青年学术团体发展成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组织。19185月,与毛泽东等人发起湖南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勇敢担当起联络服务和组织协调的任务,无私奉献、任劳任怨。19187月,他研读了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初步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19201月到法国后,又猛烈学习马列主义基本著作,快速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9207月,他提出建立共产党来领导中国革命。随后对共产党的性质、定位、功能等做了详细准确的阐述。在提出理论主张的同时,蔡和森积极参加和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实践,同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斗争,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的红色基因,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精神风范的代表。

——摘编自金民卿《建党时期蔡和森的精神风范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蔡和森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蔡和森等早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及其给当代青年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1918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关工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成为展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有效方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请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选择一个区域或一座城市,拟定一个红色研学主题,并阐述理由。(写出所选区域或城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2024-05-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伟大指引为主线,用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以及火热的和平建设时期,汇聚在党的旗帜下,用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了精彩绚丽的华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铸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建设历程,设计一个主题展览,并予以说明。(要求:不与材料主题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楷模,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如:

时代楷模:张桂梅,边疆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叙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但一些偏远山区,由于贫困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张桂梅来到丽江山区,全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她行善助学,她真抓实干,坚持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点亮乡村孩子人生梦想。

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妇女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结合史实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时代楷模”。(要求:人物选择符合时代楷模,史实准确,逻辑严谨,体现时代价值。)
2024-04-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向共产国际报告称,共产党人正在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上“加紧反帝宣传”,包括发表“五一”“五四”“五九”等专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A.独立领导反帝爱国运动B.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开辟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D.动员各界力量进行抗战
2024-04-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时任北洋政府陆军次长、人称“北洋小诸葛”的徐树铮发来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当时全民哀悼,举国偃旗,挽词约10万副,而共推徐氏此联为第一。

——据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等

(注:上联典出《论语》“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指向得“民”可兴邦。“民”字一语双关,既是“政在得民”的“民”,又指三民主义。下联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易“孤”为“公”。“公”字亦一语双关,既指中山先生,又是“天下为公”的“公”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徐氏挽联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阐释。(要求:看法正确,史实准确,阐释充分)
2024-03-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9 . 1920年夏,一批知识分子深入劳动界开展社会调查,足迹遍及上海、天津、南京、武汉、唐山等地,调查对象涵盖纺织、煤矿、兵工、造船、冶铁等行业的工人以及人力车夫和码头工人,涉及工人的劳动、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这反映出(       
A.劳工觉悟的提升B.救亡之路的转向
C.研究方法的创新D.新型政党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27年1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国民党的政治影响主要局限在城市中上层,而乡村地区由于共产党的深入工作,其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如果不及时调整策略,国民党可能会在广大农村失去支持。“由此可知,当时(     
A.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不断发展壮大B.国民党开始注重农民运动
C.国民党的政策受到城市居民欢迎D.国共合作存在分裂的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